东南网5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恶心、呕吐、腹泻……昨天上午,厦门中山医院门诊突然来了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妻,他们告诉医生,他们是在喝了一碗自家煮的陈米粥后突然发病的。医生分析,近期湿度高、雨水多的天气模式,高温多雨易使谷类霉变,产生毒素。人和动物误食这种被污染的食品后,就易出现厌食、呕吐、发烧、反应迟钝等急性症状。 吃了两顿陈米粥 老两口拉虚脱了 导报记者赶到中山医院住院部时,65岁的老黄和老伴正躺在病床上输液,老黄的床头放着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着早上吃剩的一些米饭,米饭是白色的,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微黄色的米粒。老黄说,前天晚上他在厨房发现了一袋放了许久的陈米,虽然有些受潮,但是没有发霉的迹象,他不舍得丢弃就将它与新米混在一起做了饭。因为晚上孩子没回家吃饭,剩下的饭第二天早上老两口热了热就吃了,没想到没一个小时,两人就开始又吐又拉差点虚脱,孩子赶紧将他们送进了医院。 经过检测分析,老黄两口子为呕吐毒素中毒。医生说,这种呕吐毒素是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主要污染大麦、小麦、玉米和燕麦等谷类作物,也污染粮食制品。人食用后可在体内蓄积,具有较强的细胞毒素及免疫抑制性质,由于中国传统饮食习惯中粮谷比例大大高于西方,使得呕吐毒素的危害更为突出。幸运的是,老黄一家因及时治疗已没有大碍,但仍需住院对其肝、肾、血液等进行检测和观察。 厦门小麦粉和玉米粉总体安全 导报记者从厦门市疾控中心获悉,根据疾控中心连续几年的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厦门市售的小麦粉和玉米粉中被监测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呕吐毒素污染,小麦粉的检出率高达89.9%,玉米粉为5.5%,总合格率为94.7%,其中,玉米粉样本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少数小麦粉存在超标现象,最高检出呕吐毒素含量为1521μg/kg。但就监测数据分析,小麦粉和玉米粉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 针对目前的梅雨季节易导致食物污染的问题,疾控专家提醒消费者应妥善保存好家中的谷物类食品,当然也不必谈“毒”色变,因为只有一次性食用大量被呕吐毒素污染的食物才会引起急性中毒。此外,在选购谷物类食品时,应尽量选择定性包装产品,开封后尽快食用,日常生活中也需多注意食品摄入的多样化,可以大米、小麦、玉米等多种主食轮流食用;在选购谷物制品时,应注意更换多品牌及多产地的产品,以降低呕吐毒素在体内长期累积的风险。 |
相关阅读:
- [ 04-05]霉变甘蔗毒过蛇 路边现榨甘蔗汁要慎喝
- [ 02-05]陕西师大修复霉变影像档案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 [ 09-25]海沧幼儿园食堂竟使用霉变大米 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 [ 03-31]网传清明蔗毒过蛇 专家:霉变红心甘蔗或致死亡
- [ 03-15]厦门近期天气暖和湿度大 存放食物要防霉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