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一抹古朴怀旧的闽南红,一弯斜挑精致的燕尾脊,一座岁月静好的古渡宗祠。
一艘满载北欧当代文化艺术的船只从波罗的海漂洋而来,停留在这个具有厚重历史的古朴村落,办起了展览。
一座座古厝,修缮后变身大讲堂,找来专家说说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比如健身、渔业养殖等等。
这里,是翔安澳头。文化创新,让这个小渔村焕发了勃勃生机,让澳头的基层文化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北欧艺术家入驻渔村办展
一群来自北欧的艺术家,走进怀远湖畔的“向东厝”,架起画板,办起艺术展。130余件表现形式多样的北欧当代艺术品,包括油画、版画、纸本水墨、雕塑等,尽量让作品和古厝的特色相融合。
村里住进外国人,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好奇的村民们前来围观。起初,他们只是站在向东厝门口向里望,后来端着饭碗进屋看艺术家创作,现在他们还能对着作品聊聊各自的观感。
以创作各种兔子形象知名的丹麦艺术家布鲁斯·兰,就把渔民捕鱼后的泡沫材料制作成一只手捧红心的大白兔。他说,这颗心就是他献给澳头的礼物。“我们一直在厦门寻找有特色的展览地,正好澳头在引进艺术家,它淳朴的闽南风情吸引了我们。”知名画家、瑞典籍华人王彤说,大家对文化的共同追求让他们不谋而合。尽管展览有时,但北欧艺术家和澳头的缘分并不会到此为止。导报记者注意到,向东厝的门口已经挂起了“北欧(厦门)文化交流中心筹备处”、“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澳头写生基地筹备处”的牌子。
艺术家古厝里开起大讲堂
和向东厝一样,这几年澳头不少古厝都变了样,增添了文化的内里。
其中最知名的要数澳头文化大院,因为这里驻扎着当地的“三笔文化”。“三支笔”之一“海之笔”苏遥是土生土长的澳头人,他说,“三笔文化”入驻澳头文化大院,就是希望吸引更多艺术家前来澳头扎根。
目前,“画黄河第一人”著名油画家林建、山水画家陈文龙、花鸟画家汤琳南以及著名雕塑家陈文令等十多位国内艺术名家也准备将澳头当做他们的创作和展示基地。
除了引进艺术家打造村里的文化氛围外,澳头的基层文化建设还注重文化惠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距向东厝不远有一处“华侨书院”,这里做过村部,房子主人现居新加坡。“现在村里有十几栋这样的华侨房给澳头居委会托管,一些已经成为澳头文化活动的载体。”澳头社区相关负责人说,“书院会不定期开课,讲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比如健身、渔业养殖等,也会讲解澳头的历史、风土人情。”
相关链接
基层文化建设大提升
澳头的基层文化建设,只是厦门市基层文化创新的缩影。
近年来,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导报记者从市文化发展改革办公室了解到,据2014年统计,厦门39个镇(街)综合文化站的室内总面积达到59703㎡,相比2013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时的37601.9㎡,增加22102㎡,提升了58.8%。
厦门485个市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总面积171678㎡,平均每个文化活动室的面积达到354㎡,其中400㎡以上的占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