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发布2015年海洋环境公报 海域水质总体好转

2016-04-12 09:18:46林泓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4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文 叶允平/制图)昨天,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了2015年厦门市海洋环境公报(简称海洋公报)。

海洋公报中显示,去年厦门的海域水质总体好转,海水浴场优良率高,海洋生物状况良好。不过,海洋环境风险仍然存在,溪流污染入海,仍然是海域污染的最大源头。

海水水质 一半干净一半脏

海洋公报显示,去年厦门海域海水中重金属及砷、油类及其他有机污染监测要素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清洁和较清洁海域面积占厦门海域总面积的49.8%,与2014年持平,但符合一、二类海水水质的面积比2014年有所增加。

大嶝海域属于清洁海域,东部和南部海域属于较清洁海域,河口区和同安湾属于轻度污染海域,西海域处于中度污染海域。与2014年相比,河口区水质等级由中度污染改善至轻度污染,主要超标污染要素仍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今年,马銮湾区域海域水质公报中并未提及。

去年厦门海域的海漂垃圾总量同比无明显减少,总量为1600吨,与2014年基本持平。海漂垃圾总量最大的区域为九龙江口和厦鼓海域,最小的为西海域,而在2014年,西海域最大,五缘湾最小,区域分布量有所变化。

海洋生物 白海豚数量明显增多

厦门海域的海洋生物生活状态如何?

公报中显示,厦门近岸海域贝类生物质量状况良好,生物种内砷、总汞、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均符合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未检出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毒素。

厦门海域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状况也相对稳定。浮游动物及浮游幼虫多样性指数、鱼卵和仔幼鱼、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较2014年同期均有所增加。

白海豚数量也较2014年明显增多,其中各海豚观测点共发现中华白海豚297次、796头次。

鉴定海洋环境的另一指标,是沉积物环境质量。数据显示,去年厦门海域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大部分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硫化物、重金属及砷、石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的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良好。

海水浴场 太阳湾游泳最舒适

公报中显示,厦门环岛路东部和鼓浪屿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优良,旅游适宜时段较长,最佳时段为4月-10月。

所监测的9个主要海水浴场综合环境状况良好,“优良”等级占97.7%,比2014年提高了3.6%;平均健康指数为73,与2014年相比提高了13;与2014年相比,各浴场游泳适宜度总体有所提高,东部黄厝、椰风寨、海韵台、太阳湾、观音山海水浴场适宜游泳。

厦门国家级海洋公园海域水质总体良好,沙滩岸线稳定,总体保护较好。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与观测预报处处长张煦荣说,这和对污水入海进行截污不无关系。目前,厦门已经完成需要改造的152个入海排污管道的截污工程中的138个,“以曾厝垵浴场为例,对科技中学入海排污口进行截污后,污染要素排放量普遍减少30%左右,水质也更为干净”。

数据显示,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监测的15个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年排放总量比2014年有所增加,但主要污染要素年排放总量则有所下降,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降幅达28%。

其中,去年游泳适宜度最好的浴场是太阳湾海水浴场,游泳适宜度最差的浴场则是大德记海水浴场。

入海污染物 七成来自九龙江

数据显示,厦门市海域海水水质超标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这两种污染物会造成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张煦荣说,去年厦门就出现了数次临界赤潮,今年年初已出现过一次赤潮,就是这原因。

而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九龙江、岛外9条溪流、农业面源污染等,其中入海污染物七成的总量,就来自于九龙江。

通过去年厦门的小流域综合整治,目前最新数据显示,岛外9条溪流入海污染物总量比2014年略低,这也是2015年的海洋公报中首次新增加的内容。九龙江去年因总流量减少,所以污染物总量也相应减少,但是重金属总量有所增加。

张煦荣说,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长期努力,“比如严格落实水污染治理方案,对九龙江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才能长远改善海域现状”。

海洋公报显示,目前海洋环境风险仍然存在,主要就是海域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外来生物入侵和风暴潮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