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留住青山绿水蓝天 这几年,“厦门蓝”这一新词汇,开始在市民游客的微信、微博里流行了起来。环保部今年年初正式对外通报的2015年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厦门位列“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个城市”的第二位。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前的7.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466.01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20倍——数字所构筑的,是厦门经济特区设立以来,这座城市高速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与之对应的,却是厦门优良如初的生态。尤其是这三年,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新常态下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厦门着力推进“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环保工程,全面提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小流域整治,是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一项重要议程。把脉问题,系统治理,多元共治,机制创新——从海沧过芸溪、集美许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厦门摸索出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经验。随着经验在九条溪流的全方位推广,如今,全市9条流域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在100%。 海洋是厦门的生命线,116个监测站,成为厦门海域的“守护神”。设置在东西海域、同安湾、杏林湾、马銮湾等的这些“电子眼”,实时掌握着厦门海洋环境的细微变化——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就是从这样一个个小小的细节做起。在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12个市、县(区)中,厦门作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位列其中。 让城市的雨水像海绵一样 “吐纳”自如。厦门,作为全国唯一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双试点城市,在中央财政20多亿元专项资金的助力下,正致力于完善雨洪管理,让都市回归自然。目前,全市已完成37处城市易涝点改造,建成纳入综合管廊的市政管线210公里。 绿色工程也在不断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39.53%提高到目前的41%,人均公园绿地11平方米,一个“山海相护、林海相通”的生态安全格局,构筑在厦门的版图上。三年来,厦门强力打造“公交+慢行”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建成公共自行车道205公里、站点435个。无论是轨道交通,还是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与厦门的“生态”紧紧牵系在一起。 厦门981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区,占到全市陆域面积的57.6%——这个数字,凸显的正是厦门的生态理念。 《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的正式实施,让厦门再次聚焦了全国的视线。这是全国第二部、福建第一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法规,伴着新法规荡漾出的油墨清香,厦门的生态建设,大踏步迈入刚性管理、长效治理的新常态。 同样令人瞩目的是,这三年,厦门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试点,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一票否决”和表彰奖励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核权重从4%提高到24%以上,生态建设投入超过GDP的3.5%。此外,去年8月厦门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成为福建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二个通过验收的副省级城市。 结 语 未来的五年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发展蓝图。不久前,国务院刚批准了《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厦门如何着眼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美好前景?市委、市政府立意高远,运筹帷幄,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提出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升级版——未来五年厦门将更加着力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 “五大发展”的理念丰富和提升建设美丽厦门的内涵、途径和举措,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 |
相关阅读:
- [ 04-08]专家再次聚首"海上花园" 谱写美丽厦门建设新篇章
- [ 04-07]回顾“美丽厦门”成效 以战略规划为引领深入转型
- [ 04-06]获总理点赞并要求推广 "一照一码"从厦门走向全国
- [ 04-06]厦门推进“多规合一”改革 释放活力促发展
- [ 04-01]“美丽厦门”将亮相中国美术馆 汇报厦门建设成果
- [ 03-31]模特T台演绎美丽新娘
- [ 03-28]4月2日到厦门澳头 品味本土文化混搭欧式艺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