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钟榕华)近期,你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发红包、转账,说不定页面会跳出弹窗,提示你进行实名认证。 从去年开始,央行加大了对银行账户以及支付账户分类管理的力度,提出要进一步落实账户实名制,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支付新规”,更是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用户实名认证。届时,实名认证不完善的用户,其余额支付和转账等功能或会受到限制。 三类账户限额各有不同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底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根据《办法》,个人支付账户分为三类,并规定了各类账户的功能、额度和信息认证标准。 其中,Ⅰ类账户只需要一个外部渠道认证客户身份信息,如联网核查居民身份证信息,对应的付款限额只有自账户开立起累计1000元的限额。该类账户余额可以用于消费和转账,主要适用于客户小额、临时支付。 Ⅱ类和Ⅲ类账户的客户实名认证强度相对较高,分别通过至少三个、五个外部渠道验证客户身份信息。其中,Ⅱ类账户的余额付款限额为年累计10万元。Ⅲ类账户的余额付款限额为年累计20万元。 按新规规定,仅实名认证强度最高的Ⅲ类账户可以使用余额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以保障客户资金安全。Ⅰ类和Ⅱ类账户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同时,为了兼顾便捷性和安全性,Ⅰ类账户的交易限额相对较低,但支付机构可以通过强化客户身份验证,将Ⅰ类账户升级为Ⅱ类或Ⅲ类账户,提高交易限额。 支付平台纷发提醒通知 上述《办法》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这也意味着,届时没有实名认证的用户,发红包、转账等或会“卡壳”。 为此,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络支付平台近期纷纷展开行动。3月22日,支付宝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支付宝将在《非银行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出台后正式启动相关系统升级与改造工作,并且帮助用户进行相关操作。” 此后,微信支付在其官方账号“微信支付智慧生活”发布消息,要求“账户信息不全的用户需在7月1日前完善信息,以享受更全面的支付服务”。 不少账户其实已认证 不过,“剁手族”、“红包族”也不必太紧张,因为,许多人其实目前已通过了不同渠道的验证。比如,仅上传了身份证信息,就是Ⅰ类账户,如果还绑定了实名开立的银行卡、用支付宝买过火车票、关联了实名手机号码,自然就通过了包括银行、铁路、移动运营商等3个外部渠道的验证,账户就是Ⅱ类了。 实际上,在身份验证过程中,用户只需按要求填写并上传相关信息,或者办理了相应业务后就自动验证,并不需要跑去相关部门拿证明。而且,验证渠道包括公安、社保、电力、自来水、燃气等几十种,用支付工具交过水费、电费、燃气费的都算。所以,很多用户并不会因为此次账户分类而受到明显的影响。 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确保是通过官方渠道(官网、直接打开App等)进行身份验证,完善个人信息,警惕短信、不明来源的链接及弹窗等。 |
相关阅读:
- [ 04-07]积极对台湾企业招手 微信抢进台跨境支付市场
- [ 03-31]继苹果三星之后华为Pay也将亮相 抢食手机支付
- [ 03-30]厦门一市民用优步打车软件叫车 被扣四次车费
- [ 03-30]孩子成绩链接其实是病毒 家长点开后被扣款5千元
- [ 03-29]英语高材生专骗境外人 警方端掉多个网络诈骗窝点
- [ 03-16]微信消费纠纷成投诉新热点 监管部门发布典型案例
- [ 03-15]市民办理境外汇款也可享免费 银行加入"免费大军"
- [ 03-11]老人出行习惯报告发布 近两成遇出行难时放弃出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