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港区货物吞吐量日益增强,作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区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郑伟明 摄
东南网3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林世雄 通讯员 黄旋旋 林晓蕾)去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运作。海沧作为主要承载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的溢出效应,构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高地、区外基地扶持政策洼地的联动发展模式,加速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全面推进产业聚集、项目聚集、资源聚集,迈步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的探索之路。
记者近日走进海沧自贸园区实地采访。经过近一年的精心耕作,无论是机制体制,还是政府部门的服务模式和政策扶持,抑或是发展思维,海沧当初在自贸试验田播下的改革“良种”已“发芽结果”。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以来,片区管委会和海沧区共同努力,着力推进创新园、创业广场和产业园区三大板块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创新金融集聚态势初步形成,一批知名众创空间品牌相继落地,港口物流发展提速增质,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后,海沧要进一步发挥全国最早最大台商投资区的作用,先行先试,推进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摸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一带一路”“两岸一家亲共建新家园”贡献力量。
机制创新
自贸红利激发市场活力
3月22日,泛亚班拿国际运输代理(中国)有限公司的12瓶葡萄酒,仅凭快递单便在海沧保税港区实现了货物的实际出区。此举标志着,厦门海关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将“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改革拓展至快件形式。
“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是厦门海关在2014年9月复制推广源自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监管创新举措。为适应跨境电商单多、量小的贸易特质,厦门海关创造性地将这一模式与快件监管相结合。目前,该项业务正处于试点阶段,待试点完善后再进一步复制推广。
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制度创新是核心。以泛亚班拿、博格步为试点,建设电商物流分拨中心,试行“分送集报、快件出区”新模式,正是海沧自贸园区紧紧扭住“制度创新”这一牛鼻子的生动缩影。
据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海沧园区副主任罗跃雄介绍,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海沧园区紧紧围绕打造投资环境国际化试验区和两岸投资贸易便利化先行区的目标,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三互”大通关建设、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多规合一”城市治理体系、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等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诸多突破。
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激发着市场活力,借建设自贸试验区及融入“一带一路”的东风,海沧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去年以来,海沧自贸园区以“四创四新”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创新金融、互联网+、众创空间等创新性强、爆发性大的新业态、新产业、新项目,以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截至今年2月底,海沧园区新增企业2400余家,注册资本370亿元;另有在谈项目139个,注册资本37.5亿美元。台湾佳格葵花籽油项目、瑞声科技、贝姆勒机电等一批高新技术及产业龙头项目相继落户;厦门金融控股(注册资本100亿元)、厦门国际金融技术、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坚果兄弟创投等100多家知名金融机构纷纷抢滩;一品威客、3W咖啡、天使汇、柴火创客空间等国内知名众创空间先后入驻……
服务创新
自贸园区成两岸创业热土
3月25日,在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及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举行政策兑现仪式,向第一批入驻基地的企业和个人发放租金补贴,台湾青年创客林柏年成了首批获得补贴者之一。“有了这些补贴,我们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核心业务和技术创新上,使公司实现快速成长。”林柏年说,企业处在初创期根基未稳,此次政府兑现补贴,让他在大陆专心创业吃下“定心丸”。
2015年6月,受大陆“双创”及自贸试验区政策吸引,林柏年带着他的团队入驻海沧园区的海峡两岸青创基地,并设立了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第一里路”,“业务发展非常迅速,现在服务超过10个境外品牌以及近20个台湾厂商,我们是被大陆的市场推着走的”。
作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的最大功能区域,海沧借助特有的两岸优势,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内首创设立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服务两岸青年创业。2015年6月16日,青创基地正式挂牌,同年10月15日获得中台办、国台办授牌。
两岸青创基地,允许台湾青年创业者以个体工商户身份、无需外资备案进驻,可叠加享受各种政策。对于在厦门没有房产及购房记录的新引进台湾优秀人才,第一年将给予每月2000元租房补贴,如在海沧购房并实际居住的,则给予安家补贴15万元,分3年发放。此外,有关部门还逐步引进创业基金、担保公司、金融、会计、法律及其他中介组织等创业要素进驻基地,整合产业资源,提供电商一站式服务,互联网农业社区等。海沧还全力建设自贸园区创新社区,打造一个产城人融合、具有“星级服务+家”体验的创新创业型新型社区,为产业社区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加速新型业态的聚焦与创新能量的释放。
如此巨大的扶持和富有创新的服务,俘获了众多两岸青年的“芳心”,海沧自贸园区成为两岸青年的创业热土。据统计,青创基地设立未满周年,核心区一期RQ众创空间已有235企业申请入驻,73家通过审核并已完成注册,注册资本4.73亿元,已进驻办公企业41家,其中台资企业27家,拥有台籍员工60名。3月25日,又有52家第二批企业举行签约入驻仪式,仍以台湾青年创客为主,其中包括2个市双百项目。
“海沧长期致力于打造台胞创业的乐园,青创基地更致力于成为两岸有梦想、有活力的青年创业者们的创业乐园。”基地运营公司CEO曾荣群表示,海沧园区正在围绕O2O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高科技文化游乐、互联网农业、创新金融等五大行业板块,打造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思维创新
自贸成果溢出效应放大
从4月开始,首个从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发出的国际班列——厦蓉欧快铁,将依托始发地海沧台商投资区对台和港口优势,通过海铁联运延伸至台湾,拓展为“台厦欧”班列。此外,6-7月,通过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线路将延伸至东盟经济体,打通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物流通道。届时,厦蓉欧班列将进一步促进欧亚大陆国家与海峡两岸及东南亚间的贸易、经济合作,增加厦门港口中转业务,带动百亿级以上的贸易额和物流产值。
厦蓉欧快铁班列于去年8月16日从厦门海沧站首发,截至今年2月28日,共发送18列出口班列,总共运输了474个40尺集装箱;进口班列2列,共进口50个40尺集装箱货物,进出口货值逾7000万元人民币。2016年全年计划发运中欧班列100列。
厦蓉欧快铁向外延伸,只是以海沧为主体的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放大自贸机遇辐射带动效应的努力探索和生动写照,背后是海沧发展思维的革新。向以“勇于担当多做贡献”为己任的海沧,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延伸自贸机遇的共享范围,扩大示范和辐射效应。2015年9月7日,福建自贸试验区首条闽琼海上快线从海沧自贸园区启航,进一步促进了自贸区内外联动。另外,海沧港区已汇聚瑞士泛亚班拿物流、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中国中远等航运巨头,全球物流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以港口物流为依托,保税仓储为特色,高端加工增值和服务外包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集聚区,一个港铁物流千亿产业集群正蓄势崛起。
正努力创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构筑区域转型升级新高地的海沧,将自贸试验区工作拓展到全区范围,项目、人手、企业、工作均不分区内外,通过区内区外联动,使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升温“发酵”。未来,海沧将进一步加强区内区外互动,区内创新、区外推广,区内、区外资源共享、联动发展;当好海丝陆丝枢纽,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不仅如此,海沧还要以改革红利增强动力,加快打造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的“升级版”,重点推动从制造向“创造”拓展,向“智造”提升,向“制造+”延伸,构建高精准的“供给侧”,为全市的改革多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