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去年1.7万人赶上购房落户末班车 接近前5年总和的85%

2016-03-23 18:23:09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制图/邱艺锋

厦门晚报讯(记者 朱俊博)昨日市统计局联合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对外发布了《厦门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386万余人,其中厦门户籍人口达到211.1万人,比2014年度净增77233人。

这7.72万的数字中,有2.66万是自然增长,剩下的5.06万余人则是机械增长。记者从警方户政部门了解到,去年因投靠落户和购房入户两个政策发生变动,引出了落户的两个小高峰。

【自然增长】

出生申报人口3.6万人

接近人口净增长值一半

来自警方户政部门的数据,2015年度中,新出生人员申报成为厦门户口的新生儿的达到36262人,该年度中死亡人口达到9670人,总计算下来,全年自然增长人口达到26592人。

“这是厦门新生儿落户最多的年份。”户政部门一位民警称,3.6万余名新生儿通过出生申报成为厦门户籍,也占据2015年度厦门人口净增长数的近一半。

记者注意到,2015年度出生人口增长比例比2014年度上升0.99‰,死亡人口比例比2014年度下降0.43‰,最终统计,去年厦门自然增长的比例比2014年度上升1.43‰。

从今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实施开放二孩政策,但去年出生的3.6万余新生儿是否有受到二孩政策影响,警方称尚未对此做过分析,但随着适育年龄群体的增多,新生儿增多也是必然趋势。

警方预测,2016年度甚至以后一段时期内,受二孩政策的影响,新出生人口将是影响人口增长的一个主要渠道。

【机械增长】

1.7万余人通过购房落户,往年则平均只有4000人

通过购房落户途径成为新厦门人的,2015年度总计有17544人。这一数字比2014年度明显增多,主要是受到购房落户政策的影响。

根据2013年12月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调整我市购房入户政策的通知》,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购买2013年12月10日前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商品住房,仍按原“购房入户”政策执行;自2016年1月1日(含当日)起购买我市商品住房,不再享有“购房入户”政策。

警方称,在去年接近年底时,通过购房入户政策取得厦门户籍的人员,呈现一个小高峰,虽无法统计出赶“末班车”的具体人数。但有一个数字可以作为对比,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在2010年至2014年这5年间,全市投靠入户人数达2万人,其中岛内1.2万人。也就是说,去年一整年通过购房入户取得厦门户籍的人数,接近于前5年总和的85%。

警方表示,从2016年开始,随着“购房入户”政策的全面停止,原年均4000人通过购房取得厦门户口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1.4万余人通过投靠政策落户,去年一二月是高峰期

在2015年度的新增厦门人口中,有14578人是通过投靠政策落户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在2015年1月到3月期间办理的。

当时呈现的这波短期落户高峰,和市政府出台的限制投靠政策有关。从去年3月1日开始,厦门取消了成年子女投靠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相互投靠孙子女(外孙子女)、媳妇(女婿)投靠公婆(岳父母)等三类投靠类型,对夫妻投靠落户、未成年人子女投靠父母落户和父母投靠成年人子女落户等申请时,还增加了被投靠人的入户时间、结婚年限、房产资格等诸多条件限制。

据警方介绍,在该政策出台之前,投靠方式落户的政策较为宽松,但出台限制投靠政策后,很多外地籍市民急着在3月1日之前,办理完投靠落户手续,出现了赶“末班车”现象。但去年3月1日之后,通过投靠政策落户的人数,大幅下降。

1.9万余人通过人才引进、大中专毕业生迁入等途径落户

记者还了解到,除以上三类占据取得厦门户籍的主流途径之外,还有1.9万余人,通过人才引进、干部工人教师调入、大中专毕业生迁入和留学人员回国等方式落户厦门。

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厦门户籍人员,因工作调动、大中专毕业、出国留学、外地购房等原因,将户籍迁出厦门。虽然数字暂未统计,但警方认为,大中专毕业生去外地工作,将户口迁出是主要原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