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通讯员 黄金德 潘璀璇/文 吴晓平/图)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大家最爱用哪种交通工具出门?数据来告诉你。
为期40天的春运,昨天落幕,数据显示:将近六成的人选择火车出行,其中,又有八成多的人选择又快又舒服的动车。而长途汽车却越来越不受待见,当然,这不包括汽车自驾出行的。
1月24日至3月3日,厦门海陆空到发旅客983.91万人次(不含本市公交及轮渡),同比增长11.25%。铁路依然是老大,运输552.63万人次,同比增长25.7%,单日高峰为2月5日的10.32万人次。厦门站新站房全部启用,共开行图定列车47对,增开1对重庆方向普速列车和4对南昌、福州等方向的动车,同比增加开行了19对列车。厦门北站共开行图定始发动车49对、经停动车123趟,增开经停动车3对,同比增加图定始发动车4对、经停动车16趟。
业内人士分析,厦门火车站今年客流呈现出务工流从普速逐步向动车转移的特点,动车客流占比进一步扩大。春运40天,厦门铁路动车组列车共发送旅客249.5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幅30%,占客流总量的85%。随着合福、赣瑞龙等各方向动车组列车的陆续开通,动车线路覆盖面越来越大,逐渐连网成片,动车组列车凭着快速平价的优势对普速列车进一步分流。
第一次参与春运的合福高铁和赣瑞龙铁路表现不俗,春运期间,16对合福高铁列车共发送旅客40万人次,2对赣瑞龙始发动车组共发送旅客5万人次。
受铁路影响,道路长途客运量继续下降,长途客运发送4.2万班次,同比下降10.87%,发送旅客61.58万人次,同比下降25.69%。而民航客运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飞机运输起降2.07万架次,同比增长3.63%;进出港旅客260.84万人次,同比增长0.51%。
水路方面,发送旅客92.42万人次,同比下降0.75%;厦金航线,进出港旅客16.44万人次,同比增长1.9%。
人物
25年,她的年夜饭都是盒饭
厦门值班站长陈静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春运
昨天,火车站站台,一个女人,看着前方动车缓缓进站。
25年前,她也曾这样,看着前方一辆绿皮车进站,那时她才25岁,刚到厦门。
铁打的站台,流水的客,她在那里,看着来来去去的过客。一晃25年,她已50岁。
昨天,2016年春运的最后一天。陈静,厦门火车站值班站长,上完这一天的班,她很快就要退休了,这是她的最后一个春运。
鸣笛中出生,18岁成铁路人
她天生就是铁路人。
25年前,她扎着个粗黑大辫子来到厦门火车站时,就已经对铁路系统的各个工作流程门儿清。父母到七大姑八大姨都是铁路系统的人,陈静在厦门站的鸣笛声中出生,从小就随着父母在铁路线流动。厦门、永安、漳平,职工宿舍就在铁路边,她常常搬个板凳在家门口,看着烧煤的蒸汽火车呜呜而过。
18岁那年,她也成了铁路人,在漳平站干到25岁。来厦门后,她从最基层开始,客运员到值班员,再到值班站长。
25年,她一次都没回家过年
25年,陈静自己却一次都没回家过年。
老公孩子都回老家陪老人过年了,她却走不了。除夕的年夜饭,就是车站里的盒饭,或者她下班回到家后,再给自己下个面条。
值班站长的“家”,只能在车站,吃睡都得在那。24小时,车站里发生的大大小小事、婆婆妈妈事,她都得管。
远远地,看到有乘客拄着拐杖来,她就跑过去,拎行李,引导他从无障碍通道走。有乘客行李丢了,她帮忙找;有孩子和父母走散,她一遍遍广播寻;有老弱病残孕晕车不舒服的,她又倒开水又拎行李,领去“爱心屋”。
有一次,一对夫妻已经过了检票口,就要上车了,怀孕的妻子突然肚痛难忍。陈静一看,要生了,她赶紧拖来纸板、被单,又扯了布条在旁边遮挡。孩子就生在了火车旁,一个新生命的哇哇哭声让陈静差点落泪。在医院住了几天后,这对夫妻又来到车站,和陈静道别,上车回家。
最深的积淀,是对生命的敬重
在车站,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如流水般,一年年而过,陈静觉得,她最深的积淀,是对人的敬重。无论光鲜靓丽的,还是衣着寒碜的,甚至冰冷的。
有一年,大清早第一班车,送来一个小纸箱。乘客留下的,里面是个小小婴儿,但早已没有了温度。列车员将纸箱交给车站善后处理,陈静一路小跑,在火车边,捧过那个纸箱,她看了一眼已经发黑的小身体,找来120医生,希望能有最后的奇迹。最后,她找到民政局,给这个短暂的生命送完最后一程。
还有一次,一位乘客突发疾病,在列车上去世。当这个乘客被抬下火车时,陈静跑去找来几片厚纸板和被单,垫在对方身下,盖在他身上。陈静心里,有对生命的敬重。
25年,初见时的大辫子还在,只是已生华发。结束了最后一个春运,值班站长陈静将告别她的站台和站台上来来往往的人们。
导报记者 詹文 通讯员 潘璀璇/文 吴晓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