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厦门:孩子打闹成植物人 受害学生索赔近200万元

2016-02-21 09:55  陈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2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文 陶小莫/漫画)一次课间打闹,毁了小学生小明(化名)的一生。12岁的他因此成了植物人,至今还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说不出话,只能依靠吊瓶和喝奶维持生命。

悲剧的起因是同学小刘下手太重,导致小明撞到桌角后又摔到了地板上,结果颅脑严重损伤,昏迷不醒。为此,小明家长状告推人学生和学校,索赔近200万元。

学生被同学打成植物人,责任谁来承担?近日,集美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针对上述争议焦点,涉案三方当庭展开了激烈争辩。

悲剧:学生打闹成植物人

悲剧发生在下课时间,2014年4月25日11点多,刚好是上午第四节课下课时间,突然间,小明与小刘开始打闹。打闹中,小刘将小明推倒,这一推,导致小明撞到桌角后又摔到了地板上。

小明倒地后,颅脑受到严重损伤,立即陷入昏迷。事发后,小明被送到医院抢救,结果,这一昏迷就成了植物人,直到现在,他仍然无法动弹,只能靠妈妈护理。

由于小明颅脑严重损伤,家长花费了巨额医疗费,为此,小明父母委托福建欧菲亚律师事务所林清旺律师和林雅洁律师起诉,将推人的同学小刘和学校都告上法庭。小明家长起诉认为,推人的同学和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支付190万多元赔偿金。此外,后续医药费等其他费用还要另算。

事发后,司法鉴定结论认为:小明的体质异于常人,其“应激性反应存在异质性”是导致本案严重后果的原因之一,损害后果是由侵权行为和小明的应激异质共同作用所致,小明自身原因参与度为50%。

焦点:孩子损失谁来担责?

司法鉴定结论作出后,集美法院依据司法鉴定意见,一审判决认定,推人者小刘应承担30%的责任,赔偿45万多元给受害者小明,另外,学校应承担20%的责任,而受害者小明应自行承担50%的责任。

但一审判决后,小明家长和学校都不服,双方都上诉到厦门中院。二审开庭时,小明的代理人林清旺律师指出,学校以及小刘作为本案的直接侵权人以及过错方,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林清旺说,司法鉴定意见书不能作为本案认定责任比例的依据。因为,该鉴定意见仅仅考虑到小刘直接侵害行为可能造成的伤害,并不能体现学校的过错程度,学校应承担的是“不作为”的责任。“可以说,如果没有小刘的侵权以及学校的教育管理不当,就不会导致小明的损害后果,因此小明的全部损失应由学校和小刘承担。”林清旺律师在法庭上说,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未到位,未尽到教育、管理及保护义务。因此,小明本身并没有过错,无须承担责任,全部责任应由学校以及小刘承担。

不过,学校答辩说,并没有证据证明教师打骂学生,而且学校并不是侵权人,学校无法时刻对学生行为进行观察,这种突发事件学校是无法预见的。校方已经尽了其管理职责,因此,校方无须承担更多责任。

判决:学校和推人者各担责35%

近日,厦门中院作出终审判决,改判推人学生小刘和学校各自承担35%的责任,要求小刘和学校各自赔偿51多万元给受害者小明.另外,每年还要各自支付后续治疗费6300元。

针对推人者小刘应承担的责任比例,中院认为,小刘与小明打闹导致后者损害结果,双方构成侵权法律关系,小刘监护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针对学校的责任,中院认为,学校在学生尚未离校时间段,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嬉戏打闹行为,而且侵权人小刘为该校学生,事故发生时未满十周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学校未尽其教育、管理职责,应承担相应责任。

最终,厦门中院酌情认定,小刘和学校对小明的损失各承担35%的责任。

针对受害人小明的责任,中院判决认为,案发时受害人小明年近11岁,有一定的认知和自制能力,但他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下课后未按规定去就餐,还与小刘打闹,导致其自身损害后果,自身存在一定过错。所以,法院酌定小明自己承担30%的责任。

小明的父母都是收入微薄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小明至今仍无法动弹,母亲为了照顾他,已经放弃工作。“孩子可能永远站不起来了。”昨天,小明父母告诉导报记者,他们已经无力承担小明医疗费,现在,就连一家人的生活费,都要找老乡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