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厦门市政协举行大会发言 实施“留住乡愁”工程

2016-01-21 09:18:06吴林增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古村——同安五峰村

东南网1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林增/文 常海军/图)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厦门要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昨日,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会上,保护文化、留住乡愁成为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厦门如何争创国家历史名城?不少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有政协委员建议,眼下,厦门岛外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厦门可实施“留住乡愁”工程,着重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现状

传统村落正在不断消失萎缩

厦门是一个乡村面积广阔、具有悠久农耕历史的山海交融的都市,保存着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遗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的2136处文物点一半以上分布于乡村。

但是美丽厦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鹭岛却是稀缺物。近20年来,伴随大规模基础建设和城区快速扩张,以及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和“空心村”的增加,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和萎缩,乡村历史风貌和文化资源加速破坏和改变。

比如,翔安郑坂村整体消失;海沧祥露村省内规模最大的唐代古窑址被填埋、夷平;新垵村上百栋成片闽南古厝不断萎缩;集美灌口大岭山“大岭古道”、双岭村的“小岭古道”也遭遇破坏。

据悉,厦门现有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数量单薄,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7个,省级75个,“中国传统村落”125个,厦门均榜上无名;而城镇化率国内领先的深圳、珠海、汕头特区,也都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或名村。

建议

实施“留住乡愁”工程

如何让一座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民进厦门市委建议,鹭岛可以实施“留住乡愁”工程,为争创历史文化名城保驾护航。

如何“留住乡愁”?建议提到,厦门要先摸摸“家底”。也就是说,要全面梳理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全市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建议以乡镇和村落为单位,摸清历史文化家底,掌握全市乡村所有文化遗产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历史环境要素、开发趋势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制订保护方案和开发规划,构建全市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此外,在厦门岛外,还有不少特色民居。比如,翔安曾厝村、同安溪西村寮野仍然保留着成片、成规模的清代至民国古民居群,厦门可以加以保护并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填补厦门市国家级文化古村的空白。

在此基础上,厦门甚至可以整合传统村落资源,打造乡村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打造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

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岸同根、同源。市政协委员陈育斌建议,保护传统闽南文化,厦门要大力建设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

陈育斌说,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是以历史、文化、血亲为纽带的两岸文化交流基地,是文化保护区、产业集聚区。

在这里,两岸可共同挖掘、保护、发展闽台文化,联手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创建融文化产业研发、推广、营销、融资等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形成规模化生产。

陈育斌建议,将厦门的环东海域或翔安机场片区作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区域,使之与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和环东海域整治与开发规划结合起来,建设成为具有两岸文化交流特色的新型城区。

加快建设厦门文化保税中心

去年,自贸区厦门片区挂牌,厦门进入自贸区新时代。文化贸易产业的开放是自贸区试点政策的重要一部分,在厦门试点的重点任务中,文化保税产业名列其中。

在文化保护领域,台盟厦门市委建议加快建设厦门文化保税中心。目前,上海、北京率先试水,厦门在文化保税方面也正在摸索经验。

文化保税中心(区)是依托保税区平台,将国际贸易中针对普通商品的保税政策及通行做法运用在文化领域,并根据文化产品创意、设计、生产、存储、销售特点进行政策资源整合和制度创新,形成适应精神产品生产规律、促进文化对外贸易的专门保税形态。

台盟厦门市委建议,把厦门文化保税中心定位为创意文化产品深加工中心。同时,厦门文化保税区建设应抓住自贸区发展的有利时机,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文化保税中心建设的步伐,完善文化保税产业链,使文化保税中心早日在促进厦门社会发展、提升厦门市文化发展实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