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文 吴晓平/图)
学车的人越来越多。
目前,厦门已有驾校82家,每年有10万-14万的学员参加驾驶培训。但是,驾校挂靠、乱收费、“野蛮教练”打人事件、驾校培训“马路杀手”等问题,屡屡爆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两会,民盟厦门市委有份提案就是《关于整顿和规范厦门驾培市场的建议》。其建议给驾培用地合法的“名分”,对教练员的教学也要进行全过程监管。
【现状调查】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
刚上完驾培的课,回到家,姑娘小徐就直接冲进了卫生间冲澡。“前几天下雨,这几天风大,练车可真不容易。”她笑言,“练车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
这真不是玩笑话。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厦门有些驾校就是在黄土裸露的场地内训练,学员练一趟车下来都是灰头土脸。在漫天灰尘中,摆几张小矮凳,放个小茶几,那就是教练和学员的休息场地了。
据了解,目前,驾校训练场地并没有列入交通设施用地统筹规划,驾校训练场地几乎使用商业用地、农村闲置土地等进行教学。缺乏饮水、消防设施,缺乏紧急医疗救护药品及设备等现象普遍存在。
被骂一下午,没听懂为啥
47岁的陈女士,在公司被称为“女强人”,但在驾校里,却像个小学生,“每次练习都被教练劈头盖脸骂一路”。
陈女士很委屈,“常常骂了一下午,我都没听懂是为啥。教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系统理论的东西讲不清楚,我的疑问,他解释不清,就是不停训斥”。
不仅是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导报记者调查中还发现,有部分驾校实行单人单车培训,但有很多驾校都采用一车多人的模式,学员上车操作的机会很少,有学员反映,排了一上午的队,上车练习的时间还不到半小时。
【建议】
给驾培用地合法的“名分”
用地是块短板,驾培用地在国土部门属于“没名没分”。民盟厦门市委建议,在岛外各区分别规划若干块符合新国标要求的土地,用于兴建规模化、集成化、封闭式的驾校;出台相应政策,给驾培用地合法的“名分”。
结合驾校数量、规模、经营情况、教练员、学员总数以及驾考要求等诸多因素,制定厦门驾培市场发展总体规划,避免无序、盲目、散乱的市场行为。随着驾驶技术成为一项必备的就业技能,驾驶培训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建议出台地方性法规,将驾培行业纳入地方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教练员教学进行全过程监管
对驾校的监管执法力度也要加大。民盟厦门市委建议,相关部门联手组建驾校监管机构或委托行业协会监管。严格规范驾校的经营行为、收费行为,教练员的教学进行全过程监管,鼓励优秀的驾校做大做强,整合零散驾校,淘汰劣质驾校。
对教练员投诉处理不及时、整改不到位导致学员多次投诉、重复投诉的,建议运管机构要对当事驾校及教练员处以停办有关业务、停止教学活动等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立案追诉。
此外,民盟厦门市委还建议,要建设信息化平台,驾校、教练员、教练车等信息全部公开,可以网上报名、预约培训、网上投诉、远程视频教学等。强制驾校将学员本人现场签约、现场交费、现场指纹采集等行为上传至平台,真正解决驾校挂靠经营、倒卖生源、驾校与学员互不见面,培训质量无保证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