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专家讲解如何辨别真假保健食品。(资料图/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泥 通讯员刘伟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工作是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产业链长,复杂度高,责任重大,做好这项工作绝非易事。
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厦门人在吃喝方面的花销仍然占大头,上半年人均消费支出就达4591元。可是,这么多钱花出去了,老百姓吃得踏实吗?即将过去的2015年,厦门食品安全情况如何?厦门相关部门又是如何保障和监管我们“舌尖上的安全”呢?近日,市食安办公布了今年厦门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报告显示,2015年全市食品安全总体保持平稳向好,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回顾2015,四大“关键词”道出了全年工作的亮点。
关键词1
创城
启动最严食品安全监管
2014年11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治理“餐桌污染”厦门现场会上,汪洋副总理宣布启动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2015年,国务院食安办将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纳入第二批试点省份。根据要求,厦门成为福建省首批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试点工作的城市。
10月15日上午,厦门召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动员部署会,提出要实现食品安全整体状况良好、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公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三大创建目标,拉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序幕。随后,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向各区下达了2015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要求各区以“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而食品安全工作也被纳入市委、市政府2015年度绩效管理和效能考评内容。
“在过去的一年里,市政府连续制订出台《厦门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两年行动方案(2015-2016)》、《2015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厦门市2015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等一系列食安工作规划和计划,明确了各项目标任务,督促各区政府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体现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食安办要求各区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方案,明确组织领导、任务分工和责任单位,梳理制订重点问题清单、风险清单和亮点清单,找准创建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关键词2
新食安法
买到过期食品至少获赔1000元
买到了过期食品怎么办?按照今年10月起实施的新版《食品安全法》规定,如果买到过期食品,最低可以索赔1000元。今年6月16日,市食安办牵头,市场监督管理、公安、教育、农业、卫计、质监等12个部门联合在中山公园启动的厦门“201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上,对新《食安法》的宣传成为重头戏。作为《食品安全法》新修订之后的首个食品安全宣传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超市、进餐馆“六进”系列活动。各部门也举办了各具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展览演示、实地观摩、现场咨询、培训讲座、现场服务、在线访谈、专场新闻发布等形式,发布各自领域食品安全热点问题。
“目前,厦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已初步形成,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整体稳定向好,食品安全在全局中的位置更加突出。”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外,今年,市食安办还继续发挥综合协调、督查督办、考核评价等职能,牵头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督查、绩效考核、食品安全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并针对媒体曝光频率较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农村、校园周边等食品安全监管薄弱为重点部位,组织各区、各职能部门开展了相关专项整治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点专项整治。据了解,12月14日,湖里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时,就依据“史上最严”食安法,对金尚中学附近一家销售过期面包的食杂店处以5万元罚款。
关键词3
学校食堂
创新监管确保校园餐桌安全
为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利用科技手段,同时倡导企业责任人、从业者、科技企业、专家学者、供应商等共同参与,努力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为校园师生守护好“校园餐桌的安全”。
今年3月下旬至6月下旬,厦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春雨行动”专项整治工作。记者从市食安办获悉,此次专项整治共监督抽检食品156批次,查处取缔非法流动摊贩6370户,查处违法案件17起。在此基础上,今年8月25日-9月25日,市场监管部门又在厦门集中开展了专项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督促学校开展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核查学校食堂主体资格是否合法、环境卫生是否整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否有效、清洗消毒是否到位等。
今年5月,由思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策划的研究项目“学校食品安全自主式管理信息平台”在厦门观音山音乐学校等五所学校试推广,在学校里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这一创新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难题。
12月29日,市食安办、集美区食安办举办“规范食堂安全现场会”。“推进餐饮企业‘明厨亮灶’建设,加强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是厦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表示。现场会上,集美辖区的101家学校、企业、工地的食堂负责人还与集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了“军令状”,承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具体内容包括建立食物原料进货查验记录、承诺不采购“地沟油”、“黑心筷子”,规范食用油脂和添加剂管理等。
小作坊
八大类15种食品可获“身份证”
在厦门,小作坊加工生产的碱面、粿条、土笋冻等食品,也将能合法取得“身份证”了。今年9月,市政府批准公布《厦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第一批)》。首批目录涵盖了粮食加工品、淀粉制品、豆制品、糕点、土笋冻、肉制品、酱腌菜、蜜饯8大类15个品种食品。同时明确了这些食品的定义及基本生产流程。这意味着,今后生产上述食品的小作坊,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将可获批办证。
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专项治理工作。积极配合审批部门,开展小作坊核准核查工作,推动小作坊示范点建设,目前思明区、同安区已各有一家小作坊列为示范点。据了解,2016年,市场监管部门还将继续深化小作坊摸排整治工作,对已经纳入目录的小作坊加强引导,不断改善生产经营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对尚未纳入目录的小作坊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目录外的、高风险食品的小作坊;并推动豆腐作坊集中生产、集约经营试点,努力打造小作坊生产示范区。
>>数读
2015年,厦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平稳,农业部对厦门农产品例行监测结果显示,蔬菜、水果和畜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6%、100%和99%。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所提高,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市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放心。
2015年,厦门累计开展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类监测抽检254批次。其中批发市场药残抽检123批次,合格率97.6%;产地药残抽检20批次,合格率100%;产地苗种药残抽检3批次,合格率100%;野生海捕鱼重金属监测40批次,合格率92.5%;开展甲醛和药残快检3000多批次,合格率100%。
目前,厦门共有743家食品生产企业,44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截至11月底,全市食品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352人次,在生产环节开展企业监督检查约3100家次,发现并查处问题企业29家次、问题食品94批次;监督抽检1007 批次,省、市级监督抽检合格率分别为 97.94%、97.25%,继续稳定在较高水平。
>>亮点
厦门食品安全
群众满意度创新高
市食安办日前公布的年度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厦门食品安全群众总体满意度比2014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新高。这也为厦门达到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群众满意率要达70%”的硬指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为客观反映厦门食品安全状况,了解公众对食品安全情况的总体感受和评价,市食安办每年均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通过电话问询的方式,从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宣传、食品安全现状等方面,对厦门群众进行随机调查。今年的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1800份。
从调查结果看,今年全市各区群众满意率普遍提升。从调查项目看,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综合满意度和食品安全解决力度得分最高,说明群众对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食品安全工作的认可度较高。“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食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民对政府监管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是我们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强大动力。”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