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正在为一幅书法进行鉴定。
专家坐镇书画展现场,市民搬来家中藏品求鉴定。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龚小莞)昨天上午,一场热闹的鉴宝大会在首届海峡两岸书画产业博览会现场举行。中国美院特聘教授、艺术鉴赏专业研究生导师叶子,与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员韩经世坐镇现场,为市民鉴宝。许多市民把家里收藏的宝贝都搬到现场,有瓷器、书画等,大家都对自家的宝贝爱护有加,为了防止在路上出现损坏,还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 现场鉴宝 大部分送鉴“宝贝” 没有太大收藏价值 市民带来的宝贝以瓷器居多,基本都产自福建的德化窑,但真正的古董极少,大部分是现代的工艺品。 一位先生带来他从乡下买来的瓷塑《送子观音》,后面有落款“何朝宗”,是明代的瓷塑大师。但韩经世鉴赏后认为,那是德化窑做的仿明代现代工艺品,比较粗糙。 另一位先生带来德化窑的粉彩瓷盘,韩经世说,那是民国的东西,属于民用的实用瓷,不属于艺术品,价值不高。 还有一个民国的瓷碗,收藏者以为是青花瓷,实际上只是釉上蓝彩,不是青花,青花是釉下的。这个瓷碗同样不是艺术品,没有收藏价值。另一件也被误认为是青花瓷器的香炉,其实是现代生产的新瓷器,笔画的花纹连不起来,而且颜色都是平的,是贴花的,而真正的青花有深浅渲染。 此外还有不少市民喜欢收藏诸如寿山石雕件、印章之类的杂项,但具有收藏价值的也很少。其中一件假的寿山石雕件,颜色是染的,表面黄色,里面透出来的底色却是白色的,而且质地很疏松;而有一方寿山石的印章倒是真的,但年代较近,篆刻水平也很一般。 韩经世说,看了一上午的瓷器和杂项,真正的古董,只有一个清代早期的德化窑香炉。还有一个民国时期的仿康熙五彩四方瓶,画着刀枪人物,仿得挺好。 专家建议 搞收藏要量力而行 得有眼力财力魄力 书画鉴定的结果同样令收藏者失望。一幅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并非真迹。“郭沫若的真迹我看得多,这幅字仿得不错,但运笔和结体都跟郭沫若的不一样。印章也是电子版的。”叶子说。 陈先生带来了一副对联和三幅画作。那副对联是20年前一位朋友转让给他的,说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的作品。当时起拍价5000元,朋友只加收了700元的手续费。另外三幅画是从一次拍卖会上拍来的,其中有著名画家唐云的国画作品。遗憾的是,所谓沙孟海和唐云的作品都是假的。陈先生无奈地说:“就当成交学费吧!” 叶子说,书画的收藏要看地域性,江浙一带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收藏群体,藏品比较好一些,而厦门属于书画收藏的较偏远地区,经验自然也比较缺乏。 韩经世坦言,他参加过许多鉴宝活动,看到的90%以上都是假货。“假的多,是现在普遍的情况。搞收藏一定要尽量多进博物馆,博物馆里面都是真东西,可以作为‘标本’。还要多看书,起码要懂点历史,有理论知识,再对照博物馆的实物。”他建议搞收藏量力而行,有些收藏是有价值的,不是谁都能收藏,要有眼力、财力,还要有魄力,三者缺一不可。 |
相关阅读:
- [ 11-15]书画艺术体验受青睐:文房四宝物美价优卖断货
- [ 11-14]海峡书画艺术产业博览会开幕 书画同源连通两岸文脉
- [ 11-01]文博会分会场 一场书画展看遍厦门本土名家作品
- [ 10-30]第四届“海峡杯”全国书画作品展本周日开幕
- [ 10-26]青少年书画大赛全市征集作品 在籍学生均可投稿
- [ 10-26]两岸名家书画展举办 作品将用于慈善拍卖
- [ 10-10]妙湛圆寂20周年书画展12日-18日在厦门举行
- [ 10-01]“文脉传承”书画展昨开幕 免费开放至10月21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