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公共自行车站点遭遇“污染”和破坏 巡查管理遇困境

2015-11-13 08:51:27陈思亲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1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思亲)私家车抢地、电动车占道、小摊贩夹击……这些只是岛内公共自行车和站点的部分遭遇。

导报记者昨日再次走访调查发现,一些公共自行车站点还时刻面临着“广告污染”,甚至被恶意破坏的危险,有的公共自行车还成了找不到责任人的“无头车”。

与此同时,目前岛内对于公共自行车和站点的巡查管理,虽然每天都在进行,但却遭遇瓶颈,杯水车薪。

广告污染

“牛皮癣”爬上公共自行车站点

一些公共自行车站点,成了各种小广告聚集的“天堂”。

导报记者昨日走访岛内公共自行车站点发现,这些小广告多数张贴于停车棚、自行车服务显示屏以及停车柱上。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广告纸,多为信用借贷类广告,上面写满诱人的宣传标语,并留下了联系方式,还有人直接将名片留于站点内。

导报记者注意到,一方面,这样的小广告粘贴得极为紧密,导报记者试图用手和普通的棍子撕毁,却是徒劳,有的广告纸甚至覆盖在了写有站点和租借服务信息的区域。

同时,这些方形、长条式的广告纸,张贴的站点普遍而且分散,需要在各个站点之间经常走动,才能一一发现,“污染”程度堪比“牛皮癣”。此外,自行车站点内的一些设备,还被一些污物覆盖,在一些自行车棚和停车柱上出现一块块油脂类的污渍,黑迹斑斑,有的覆盖于刷卡区域内,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污渍成块较硬,需要铲除清理,不小心还会造成设备损伤。

惨遭“拔头”

有人锁车 有人直接拔走座位

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岛内公共自行车共投用了近300个站点,约5100辆公共自行车,而在公共自行车站点投用后,就已经陆续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

据公共自行车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前,曾有租车的市民用自己买来的锁,将一辆公共自行车锁在停车柱上,占为“专车专用”,后来经人反映到管理部门后,车辆才被释放。

同时,岛内公共自行车自投用以来,工作人员时而会发现一些车辆座位被彻底拔除,惨遭“拔头”的现象,而当工作人员发现时,这些已经成为“无头车”,躺在站点内。

导报记者了解到,厦门公共自行车统一从外地配备购买,而这些被拔的“无头车”,不仅影响其他市民使用,还需要返回再投入补充车辆,增加管理程序和成本。

管理瓶颈

广告铲不尽 实名制也难办

针对岛内公共自行车站目前所面临的遭遇,导报记者昨日从厦门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对于自行车站点,一般采用专人巡查模式管理。

不过,对于站点被侵占、车辆被破坏等行为,据自行车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即使工作人员每天在各站点之间来回切换巡查,却仍然捉襟见肘,收效甚微。

一方面,巡查人员在发现摊贩和电动车占道后,都会马上劝阻,“有的人会开走,有的人却不理睬”。据工作人员反映,一般的情况是,这边刚劝完,另一边就又停了进来,有不听劝阻的人还表现得不耐烦。

更难办的是车辆被“拔头”,据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情况下,拔自行车座位的人,都会选择在隐秘的地点和时间进行,很难有目击者,更不用说被工作人员看到。同时,目前岛内公共自行车租借采用实名制办卡,但即使如此,也很难对一些破坏行为进行有效界定。“一辆车每天可能有多个使用者,很难追究到具体的人。”工作人员说,此前,管理人员曾针对某辆自行车被破坏,寻找最后一个车主,但租车者否认,这种情况下也没有有效证明找出破坏者。

此外,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张贴小广告的行为也十分让人头疼,由于小广告太多太分散,巡查人员目前已经配备了专业小铲子,一经发现立即铲除,但通常情况是,铲完这一块,又新增了另一块,且铲多了也会对设备造成一些损伤。

他山之石

加装探头监控自行车站点

对于厦门来说,公共自行车虽然是新生事物,但在一些城市,公共自行车早已有之,并且,厦门公共自行车出现的问题及一些不文明现象,外地城市也在普遍遭遇着。

比如,像潍坊、兰溪、武汉、咸阳等城市,均普遍出现自行车站点和道路被侵占,以及锁车和人为破坏的行为,一些城市的自行车和站点也遭遇了小广告侵袭,这些问题同样成了管理难题。

导报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公共自行车投用较早的城市,已经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来管理自行车站点,比如,潍坊等城市就在站点安装了监控探头,以实时记录一些不文明和破坏行为,及时处理,从而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