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环节都极具闽南文化特色 在活动现场,五年级学生刘畅有点小激动。他说,这些闽南特色的游戏、手工制作、表演以及小吃等等,他们平时在学校里都能接触到,“虽然我是厦门本地人,但是在进学校之前,我还从没玩过抽陀螺、没编过棕编,也没制做过中国结呢!” 公园小学的老师说,此次“闽南文化节”上孩子们玩、看、做、听、吃到的全部东西都极具闽南特色。比如抽陀螺就是一项古老的闽南童玩,它不但是闽南人“小时候的游戏”,还能发展孩子们的上肢力量。 十几种闽南小吃洋溢的“闽南的味道”,不但让孩子们体验了家乡的传统美食,还让他们感受闽南的“食俗文化”;就连临时小舞台展示的,也都是闽南音乐和地方戏曲文化…… 公园小学副校长庄少芸介绍,三年前,学校就开始启动了“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校方认为,此次开展“闽南文化节”让师生进一步了解闽南戏曲、闽南民间技艺、闽南童玩以及闽南饮食文化的元素,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活动中的许多环节,比如糖画、棕编、捏面人、剪纸等都是从外面邀请民间艺人进校教孩子的,学校认为这能让更多的学生零距离和民间艺人互动。通过参观、体验、展示等方式,真正实现让孩子们在观看中增长见识,在参与中丰富体验,在体验中深刻感悟闽南文化传承的意义。 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传承闽南文化 实际上,由于三年来校方将闽南文化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全面渗透,公园小学的1300多名学生无一没有接触过闽南文化。所以昨天,六年级的贾思诺说,尽管她不是闽南人,也不会讲闽南语,但现在,连她都学会唱闽南童谣了。 公园小学自主开发了“弘扬闽南文化,构建多学科渗透体系”的校本课程及配套的教学材料。 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分发了一本《幸福课程》学生等级评价手册,这本手册将记录学生的地方、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品生社等学科所达到的等级,这些等级对应了孩子们对闽南文化的喜爱、了解及掌握程度。 也就是说,公园小学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将闽南文化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例如美术学科在一年级时要求学生认识两种以上的闽南糕点和水果,在三年级时要求学生了解并能说出两至三方面茶壶的外形特征,在六年级时要求学生了解并能辨别几种南音乐器等等。 这些在摸索中的全面渗透,经过三年的发酵,如今也取得了可人的成效,比如该校“剪纸”社团让孩子们的作品走出厦门,走向全国;民间曲艺《答嘴鼓》等作品在各种赛事中亮相;歌仔戏《放牛娃》迈上“为马拉松喝彩”的才艺表演舞台,更是一举荣获“最佳表演奖”的称号…… 校方说,厦门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传承闽南文化责无旁贷。通过将闽南文化的渗透,他们希望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
相关阅读:
- [ 11-09]泉州师院举办闽南文化方言大赛 老师:希望更多非闽籍学生参与
- [ 11-06]厦门社区举办闽南文化汇演 归侨侨眷热情参与
- [ 10-23]翔安推动优秀闽南文化进校园 激励中小学生崇德向善
- [ 10-03]国庆长假到闽南文化生态走廊品绿
- [ 10-03]国庆长假到闽南文化生态走廊品绿
- [ 10-01]厦立法保护闽南文化 列入幼小初教学课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