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七七事变”发生在夜间,7月8日的报纸版面已经出版来不及改动,隔天(7月9日)《江声报》头版大篇幅报道 “七七事变” “厦门儿童救亡剧团”被邓颖超赞为“国宝” 在香港演出时,连梅兰芳、茅盾都来观看 虽然7月9日的《江声报》以大篇幅报道了“七七事变”的来龙去脉,但在本省的新闻版面中,一切似乎仍在平静且不失丰富的进行之中:漳州枪杀了几个汉奸、当年恢复了高中招生,全省高中会考及格387人、厦门正向全市选拔男女各六名运动员参加省运游泳比赛、厦鼓轮渡开始试航…… 继续翻动报纸,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7月12日,禾山正从此日开始检阅壮丁队;7月14日,当时的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来厦视察防卫情况;7月16日,征兵的消息发布…… “翻过一页页的报纸,我们会看见厦门抗战的气氛越来越浓,民众的抗战情绪也越发高涨。”洪老说,7月26日,厦门市文化界抗敌后援会成立的报道成为了该版面的头条,这也成为了一个显著的节点,此后陆续有抗日团体成立或活动的新闻报道。 事实上,随着全面抗战号角的吹响,在新的形势下,地处前线的厦门,相继建立了中共厦门工委领导的以党员为核心力量的抗日团体,如“厦门市文化界抗敌后援会”、“鼓浪屿青年抗敌服务团”、“厦门文化界救亡协会”等。其中还包括由30多名小朋友组成的“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在抗战爆发后,他们到各地义演募款,轰动全国;在香港演出时,连梅兰芳、茅盾等人都来观看,更被邓颖超赞为“国宝”。 除此之外,厦门抗日刊物也纷纷出版,如《抗日导报》、《战时生活》、《大家谈》,而厦门《星光日报》、《江声报》、《华侨日报》三大报则是当时的主要宣传阵地,许多编辑、记者也都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 【背景】 “七七事变”后,抗日团体成立或活动的新闻报道陆续见报,抗战的气氛越来越浓 【链接】 “七七事变”后 部分厦门人外出逃难 在洪老出示的另一张的剪报里,一个显眼的标题“厦市户口减少三分一”引起了记者注意。 洪老解释,在“七七事变”发生后,厦门的整体氛围虽然并没有十分紧张,但厦门市民基本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以年轻店员、工人、学生为代表的群众,情绪激昂,要求政府武装抗战,另一方面却有些较大的企业家在战争爆发后决定出洋逃难,“减少的三分之一的人数,大部分都是逃难往南洋,有些中产阶级则选择去鼓浪屿避难。” ▲1937年7月9日的《江声报》头版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报道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始末和战况,“日军频频在卢沟桥演习,人民已司空见惯。七日夜至八日晨时三点二十分左右,日军突然以宛平县为目标进攻……” ▲1937年7月12日,《江声报》刊载新闻:禾山检阅壮丁队,今日开始。 |
相关阅读:
- [ 07-07]抗战老兵陈文展:手撕鬼子?我们都是拿命拼的!
- [ 06-22]90岁抗日英雄讲述抗战经历 15岁就当敢死队袭碉堡
- [ 06-15]抗战纪念收藏品升温 抗战70周年金银币多是假货
- [ 06-07]市民家中珍藏两张1937年的"救国公债" 见证抗战历史
- [ 05-30]抗战期间侨批往往附带汇款 厦沦陷后侨批信局停顿
- [ 05-16]“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音乐会明日在厦举行 殷承宗将登台演出
- [ 05-12]厦门超400将士抗战中殉难 是福建牺牲人第二多
- [ 05-10]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 华侨与抗战专题展亮相环岛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