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工人易先生
东南网7月6日厦门讯(海峡导报记者 吕寒伟/文 陈巧思/图)留守就像一个怪圈,十几年前,有孩子在留守,慢慢地,他们长大了。十几年后,依然有孩子在留守,他们正在成长。
了解“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而作为“留守儿童”的父亲,更该反省,该如何关心自己的孩子。
样本一
无奈的留守父亲:老易
女儿从小留守
老易是一名电焊工,45岁,湖北荆州人。每天,老易都会下到嘉禾路的地底下,为地铁1号线施工。外面车水马龙,下面相对安静。
他的女儿今年19岁,读大一,从小就是名留守儿童。“我和老婆都在外打工,不出来不行,生存都成问题。”说到让孩子留守,老易满心无奈,家里一点田地,光靠那点收入实在不够,夫妻俩只能外出,任由房子长期落锁。
父女间的距离远了,沟通少了。几年前,老易在云南,妻子在广州的服装厂,他们和孩子的沟通只靠一通电话。“一般是有什么事情才打电话,比如小孩子想我们了,就打一个,以前是一个星期打一次,后来到了高中,给她配了手机,她先打过来,因为电话费贵,我们按掉,再重新打回去。”老易说。
电话里,老易经常跟女儿反复说的话是:“要听话,好好读书。”他坦承,路途太远,要尽到关心责任实在没办法,只有年中、年尾各回一次,跟孩子交代一下。
老易的家,离乡里的小学有2公里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女儿小易便去学校寄宿,一个星期回家一次。
像他女儿这样的留守儿童,在当地还有很多。“我们这边的同学都是这样的,在我们村里,隔壁的邻居,当时和我同一个年级的留守儿童,有七八个。”拨通小易的电话,她在电话那头回忆。
寄宿之前,小易只会简单的家务活,但到了学校之后,要学会照顾自己。“洗衣服是必须的,之前只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干过活,一开始很不习惯。”她说。
她更不习惯的是,在她生病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为什么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在大多数人家里都在热热闹闹过年时,他们一家人却经常无法团聚,她感到一种深深的孤单。而这样的生活,也让小易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全靠她自己。”老易说。
样本二
权威的父亲:老李
儿子从小留守
老李今年47岁,也在地铁沿线打工。他20岁生孩子,如今儿子27岁,在武汉上班,即将结婚,房子车子都买了。
儿子小李,也是留守长大的一代。尽管身在远方,但老李管起儿子来,还是相当“有一套”,讲起来绘声绘色。
老李说,儿子在叛逆期的时候,一有什么事情闷着,不吭声,他就会让妻子跟儿子沟通。当时,老李和妻子都在广州,没有人照顾孩子,他就请小姨子当委托人。在孩子的学校里,还布有“眼线”,孩子一有什么不好的风吹草动,“眼线”就会打电话告诉老李。老李还经常跟老师保持联系。
老李给儿子一张银行卡和密码,每个月要花多少钱,自己支取,但是要上报财务明细。有一个月,孩子花了1100元,老李察觉出事情很严重,立刻赶回去,照着儿子的财务表一笔一笔查账。
查到最后,儿子受不了,自己坦白交代,“他上黑网吧了”。老李为此还找到这家黑网吧,要求不得再让他儿子入场,否则举报。“我对他的管教很严格,我得有把柄拿在手里,才会教育他,不然我就不行动。”老李说,他善于心理战。
样本三
留守的延续父亲:大蒋、小蒋
孩子一个11岁,一个2岁
大蒋和小蒋是一对兄弟,江苏淮安人。负责工地劳务工作。
在来厦门之前,30岁的大蒋去过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南京、石家庄等地,每个地方一待就是一年多,其间不能回家,要等到工程结束才能回去。
在这期间,他的儿子长到了11岁。
“我们的学历不太高,自己也教不了什么,一般学校管,课本教,会比较好。”他认为,作为父亲,他只能在做人方面教教孩子。
今年六一节,大蒋没有给孩子打电话,也没有送礼物。“忘了。”他有点尴尬地看着弟弟,解释说“可能我们那边没有这种习惯”。
对于儿子的情况,大蒋更多的是“不知道”。他一般三四天和家里通一次电话,询问生活情况,他不太清楚孩子的心事,没看过孩子的作文,父子之间的沟通也没多少,经常说的是“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甚至,他的手机里,都找不到儿子最近的照片。
留守的现象,依然在传递。一年前,在女儿1岁时,26岁的小蒋离开江苏,走向工地。还好,他老婆目前还在家里。
“没办法,麻烦啊,我们在外面跑,孩子总不能也跟着到处跑,在家里吃住用肯定比外面好。”小蒋说。
观点
三管齐下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会存在问题,“非留守儿童”如果没有教育好,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留守儿童”这样的既成事实,是该怎么管的问题。
首先,家长应当担负起责任。对于孩子的情况,一问三不知,不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心理变化,肯定是家长失责。虽然人在外地,但在孩子放假期间,完全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了解父亲,了解大城市的变化。
其次,学校也应当着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在校表现,现在的通讯技术那么发达,一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动,应当及时通报家长,对家长和孩子给予指导,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再次,寻求社会资源支持。父母亲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就得寻找有责任心的亲人,指定为委托人,学校应当和委托人保持联系。同时,也可以请熟人帮忙留心孩子的状况。
对于“留守儿童”,只有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三管齐下,相互配合,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