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二 权威的父亲:老李 儿子从小留守 老李今年47岁,也在地铁沿线打工。他20岁生孩子,如今儿子27岁,在武汉上班,即将结婚,房子车子都买了。 儿子小李,也是留守长大的一代。尽管身在远方,但老李管起儿子来,还是相当“有一套”,讲起来绘声绘色。 老李说,儿子在叛逆期的时候,一有什么事情闷着,不吭声,他就会让妻子跟儿子沟通。当时,老李和妻子都在广州,没有人照顾孩子,他就请小姨子当委托人。在孩子的学校里,还布有“眼线”,孩子一有什么不好的风吹草动,“眼线”就会打电话告诉老李。老李还经常跟老师保持联系。 老李给儿子一张银行卡和密码,每个月要花多少钱,自己支取,但是要上报财务明细。有一个月,孩子花了1100元,老李察觉出事情很严重,立刻赶回去,照着儿子的财务表一笔一笔查账。 查到最后,儿子受不了,自己坦白交代,“他上黑网吧了”。老李为此还找到这家黑网吧,要求不得再让他儿子入场,否则举报。“我对他的管教很严格,我得有把柄拿在手里,才会教育他,不然我就不行动。”老李说,他善于心理战。 样本三 留守的延续父亲:大蒋、小蒋 孩子一个11岁,一个2岁 大蒋和小蒋是一对兄弟,江苏淮安人。负责工地劳务工作。 在来厦门之前,30岁的大蒋去过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南京、石家庄等地,每个地方一待就是一年多,其间不能回家,要等到工程结束才能回去。 在这期间,他的儿子长到了11岁。 “我们的学历不太高,自己也教不了什么,一般学校管,课本教,会比较好。”他认为,作为父亲,他只能在做人方面教教孩子。 今年六一节,大蒋没有给孩子打电话,也没有送礼物。“忘了。”他有点尴尬地看着弟弟,解释说“可能我们那边没有这种习惯”。 对于儿子的情况,大蒋更多的是“不知道”。他一般三四天和家里通一次电话,询问生活情况,他不太清楚孩子的心事,没看过孩子的作文,父子之间的沟通也没多少,经常说的是“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甚至,他的手机里,都找不到儿子最近的照片。 留守的现象,依然在传递。一年前,在女儿1岁时,26岁的小蒋离开江苏,走向工地。还好,他老婆目前还在家里。 “没办法,麻烦啊,我们在外面跑,孩子总不能也跟着到处跑,在家里吃住用肯定比外面好。”小蒋说。 |
相关阅读:
- [ 07-03]县委组织部、县妇联为农村留守儿童送爱心奶粉
- [ 06-30]市、县妇联携手企业 为留守儿童发放爱心奶粉
- [ 06-30]“洋留守儿童”获关爱 90后女警定期走访建档案
- [ 06-29]福州边防官兵服务侨胞:“洋留守儿童”获关爱
- [ 06-24]莆田首个"留守儿童文化之家"挂牌成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