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记者 李凌)近日,在鼓浪屿医院,两个鼓浪屿“岛宝”级人物———108岁的来春金和102岁的李惠容住院。这个曾经几个月住院率为零的医院竟然一下子收了两个“岛宝”患者,而且两人还都在近日病情缓解出院了,这在鼓浪屿可谓破天荒。
为什么两位百岁老人会同时出现在鼓浪屿医院呢?原来,从今年3月1日起,医院率先在辖区试行由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组成团队,挨家挨户走访鼓浪屿居民,计划在6月30日前走遍全鼓浪屿600多户家庭,到4月7日,该院医生和护士搭配,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入户443户,签约建档1233人,发现和纳入管理糖尿病91人、高血压262人、冠心病34人。这两位百岁老人就是医务人员在入户随访时发现并说服住院的。
目前,在医改试点厦门的分级诊疗“三师共管”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前,鼓浪屿医院为每一位纳入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每个病人都对应有一个专科医师、一个全科医师、一个健康管理师,对病情进行长期跟踪监控,真正将慢性病的防控纳入日常工作。
鼓浪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人岛”,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三成,也不乏百岁以上的老寿星。这些岛上的老人中,有很多人不愿意随子女到鹭江彼岸的城区居住,在他们眼中,鼓浪屿是最好的地方。然而,由于鼓浪屿医院不具备条件,老人生病后面临看病难问题。
几年前,一名94岁的书法家身体不适,家属被迫舍近求远,到厦门岛救治,舟车劳顿之后,一代名家不治而逝,这对鼓浪屿居民震动巨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鼓浪屿人对鼓浪屿医院的评价也是“缺医少药”、“医疗水平差”等。但自第一医院鼓浪屿医院挂牌运作以来,逐步解决了鼓浪屿医院缺医少药的问题,鼓浪屿人对于医院的信心也逐步恢复。
【人物特写】
医生为来春金诊疗。记者 李凌 摄
她是思明县长的女儿
来春金曾先后摔倒10次,有时摔得头破血流,最后都没什么事。这是她第11次摔倒,在家里躺了5个月。恰逢鼓浪屿医院的刘春医生入户走访,这才发现来春金已经奄奄一息。
“用听诊器听发现她的肺部有杂音,还有咯血的症状,身上也已经有几处褥疮。”入院之后,不仅有鼓浪屿医院的医护人员精心照料,第一医院也立即派来专家会诊。这位“第一寿星”出院后,鼓浪屿医院的护士每日上门随访和换药。
在来春金的病房里,每天汇集着不少亲人。说起这位鼓浪屿“第一寿星”,儿女们引以为豪。已经90岁的女儿林梅音告诉记者,母亲虽然100多岁了,但还会做家务、煮点心。“妈妈会用两个炉子炖鸡炖鸭分给大家吃,也会买很多东西分给全家大小。”
不过,这并不是最让人吃惊的。“我妈妈是民国初思明县长的千金。”聊天中,来春金72岁的儿子林振忠一语惊人。他说出外公“来玉林”的名字后,现场疑窦顿解。熟悉厦门掌故者说,民国初年厦门叫思明县,来玉林曾两次当思明县县长。
医生刘春称赞102岁的李惠容身体很棒。记者 李凌摄
他爱看晨报会讲英文
102岁李惠容的病情也是医生入户体检发现的。医生为老人量血压时,发现老人血压超过200,立刻安排老人住院治疗,稳住了情况。
老人出院后的血压如何实时监控呢?鼓浪屿医院“发明”了一台血压仪,量完血压后可以上传数据,不一会儿,一公里外的鼓浪屿医院,医生在电脑终端、手机App上都接收到两位老人的血压数据,并分析是否存在异常、是否要赶紧入户随访、是否需要采取急救措施等。
“平时喜欢做什么?”“看报纸,日晚晨报都看。”102岁的李惠容住在鼓浪屿的四落大厝里,要不是随医生入户,我们很难发现在这座申遗要素之一的风貌建筑里,住着一位儒雅、绅士的百岁老人。李惠容不仅生活能够自理,每日还坚持读报看电视,坚持早睡早起。
李惠容1914年2月出生于印尼,在印尼接受教育,会说英文,十几岁时跟随父亲回国。因为懂英文,他先是在华侨李清泉开办的中兴银行当职员(即为现在中山路中国银行所在地),后来,由于抗战,银行要搬到菲律宾,李惠容不愿前往菲律宾,就此失业。
五十年代初,李惠容到二中当总务。由于工作敬业,在二中工作了24年的他退休后又被返聘回校工作了20年,一直到80多岁才正式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