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 形成横向到边的多元共治机制 厦门各社区以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社区事项,以及群众感兴趣的文体娱乐活动等为载体平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共同缔造 传统的社会管理中,政府主导多、群众参与少,政府包办多、群众自治少,政府决策多、群众议事少。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以来,“施政理念”已经悄然从“替民当家”向“让民做主”,从“大包大揽”向“共同参与”转变。 在思明区中华街道镇海社区九竹巷,居民们现在最热衷谈论的话题是“金色梦想小区又有什么新设想”。在这里,13栋老住宅楼的350多户居民自发组成了居民自治小组,定期讨论社区重大事务和修整计划。大家商议自己出钱维修了楼院破损的防盗门,还把不宽敞的空地整理成“话仙”廊道,不起眼的垃圾死角也被大家利用周末整成绿化科普园。“社区环境要不要改,改成什么样,裁决权在居民手里。”镇海社区党委书记苏江圳说,“九竹巷的变化,要是靠等政府,一来不会这么快,二来做了也不一定是居民们想要的。” 共同缔造以来,厦门各个社区以身边的小事、房前屋后的实事、社区环境的美化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项目,以及群众感兴趣的文体娱乐活动等为载体平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城市社区突出自治,农村社区突出自强。海沧区通过“互动共治”,实现对城的治理和为人的服务融为一体,着力破解社会治理中社区“最后一公里”现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两岸融合 促进台胞融入社区生活 让台胞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融入社区生活,已成为厦门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大特色,在创新治理的同时也促进了两岸融合 台胞熊麒是厦门市日新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厦门已经工作生活18个年头,如今他还有一个引以为豪的职务——兴隆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以前,他感觉到厦门的社区与台湾相比还是有些差别,台湾的社区工作多数是居民群众、社会团体大家一起来做,而大陆的社区工作多数是政府行为,居民群众参与不够,政府包办比较多。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开展以来,熊麒应邀参与到社区建设管理中。工作之余,他多次往返两岸收集台湾社区营造的书籍和影像资料,和社区干部一起拜访辖区的台胞,发动他们关注社区营造。“现在我们已经有一帮子热爱兴隆、热爱厦门的台湾人,经常聚在一起商议如何让社区更美好更温馨。”他说。在熊麒的参与下,兴隆社区先后建立了“兴隆之家”、闽台文化长廊等。 除了兴隆社区外,曾厝垵社区引进台商45家、从业人员65人加入文创会,参与“文创村”策划和运作,并特聘台湾社区规划师参与文创会管理;金山社区在社区听评会中设定台胞台属代表,及时反映台胞的民意诉求,带动更多台胞参与社区治理;海沧区还与市台商协会签订《共同缔造美丽厦门协议书》,邀请台胞担任社区业委会主任和社区居民大学的荣誉校长。让台胞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融入社区生活,已成为厦门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大特色,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也促进了“两岸一家亲”。 |
相关阅读:
- [ 04-04]福建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企业化运作
- [ 03-24]集美深入开展流域治理 为每条溪流定制治理方案
- [ 03-16]五千驻闽子弟兵在闽西革命老区植树造林近万亩
- [ 02-12]海沧区人大会议昨日开幕 全国百强区海沧列第15名
- [ 01-13]创新治理体系增进百姓福祉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经验分享
- [ 01-13]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推进会召开 广泛发动群众创美好生活
- [ 01-13]社会治理探索"厦门模式" 专家点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
- [ 01-07]村民“抱团”增收 集美表彰13个共同缔造示典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