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公众号以“厦门”为名。
厦门晚报讯(文/图 赵晨旭 朱俊博 彭菲)别看一些微信公众号的“名头”很大,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政府部门“官方”发布,其实它的本来面目只不过是替人做广告推销业务的。近日,晚报针对微信公众号发布谣言的系列报道,撕开了这些公众号的“画皮”。由于目前尚未对微信公众号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让一些不良微信公众号有空子可钻,“拉大旗做虎皮”误导网友,甚至严重损害了厦门城市形象。
以“厦门”命名的公众号,在干中小企业品牌营销
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厦门”两个字,结果中除了“厦门警方”“厦门邮政”“厦门集美”等相关部门的官方验证账号外,还有不少“看起来很高端”的微信公众号,比如“厦门资讯”“厦门头条”“厦门热线”“厦门招聘”等,甚至有直接以“厦门”为名的。
这些贴上了“厦门”标签的公众号,都是干什么的呢?记者调查发现,有着显眼的“厦门”名头的微信公众号,认证信息为“厦门9877工作室官方微博”,其发布的内容繁杂,头条往往是商家推广。
该工作室的官方微博或许能更好地揭示其主要业务。在该工作室的腾讯官方微博上,记者看到,最近更新的一条为“业务介绍:微信公众号建立、代运营、微活动策划推广,相关商业广告合作;为中小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节约成本”。也就是说,这个以“厦门”命名的微信公众号,实际上做的是中小企业品牌营销业务。
旧闻翻新、移花接木,是不良公众号的惯用手法
除了名不符实的“厦门”,还有更多打着厦门生活、旅游、美食的公众号。名为“厦门资讯”的微信公众号,其认证名称是福建省聚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湖里区枋湖南路。
4月2日,该账号推送了一条名为“在外吃粥等于服毒,太恐怖了!厦门人快看!”的消息。而事实上,这是一则2013年12月湖南卫视播出的“旧闻”,说的是长沙商贩在熬制的粥中添加了黄原胶,被“厦门资讯”翻新并加上“厦门人快看”的字眼,让人误以为厦门的粥出了大问题。
还有的公众微信号不仅起名字往“厦门”靠,推送的内容也移花接木扯上“厦门人”。名为“厦门微资讯”的公众号曾推送一条excel学习教程,将这份网上到处都有的教程冠以“厦门高手制作excel的50个逆天功能动画,教程珍藏版”的名号。
【链接】
捏造事实散布谣言
“公益圈”也成重灾区
4月4日中午,汕头澄海警方采取行动,抓获一名在网上虚构事实、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人员陈某,陈某日前在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散布汕头市区以及澄海等地青少年火拼致死的谣言信息。
被捕后。陈某承认她为了提高其微博微信关注度,以利于微商经营,故意捏造事实,制造谣言。现公安机关已将陈某行政拘留。
“公益圈”也一度成为谣言重灾区,虚假捐助、打拐寻人、献血消息过期等消息多有发生。日前曾有“张家口父亲四处寻找被拐幼子”的消息在朋友圈传播,但实际该消息所采用的照片是网上随意找来的图片,警方认为该消息的发布是为了骗取好心人的钱财。
【各方观点】
市民网友
打着“厦门”的旗号乱来
难道就没人管吗
“用‘厦门头条’或‘厦门厦门’当微信公众号的名字,如果发布了诋毁厦门形象的帖子,除了事后等警方介入,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先期管控吗?”昨日下午,市民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质疑相关部门对微信公众号的管控力度偏弱。
“它打的是‘厦门’的旗号,不仅是厦门人,外地网友看到了也会以为说的是厦门,发送这样严重误导网友、损害厦门形象的帖子,实在让人气愤!”张先生说。
网友刘女士也认为,公益性和商业性本来就要有界限,像“厦门”这样的特殊名词怎么可以随便注册为名字。
业内人士
个人申请公众号无需认证
不良商家有空子可钻
据了解,目前以企业名义申请的公众账号要求先经过第三方资格认证,但个人申请的公众账号尚未有资格认证的环节,这也让不良商家有“空子”可钻。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可参考的法律依据多为互联网发展初期制定,无法满足网络市场快速发展和监管工作要求;其次,由于微信跨地域营销的特点,“忽悠”人的微信平台可能远在千里之外,给查处带来难度;另外,对微信公众号开展有效监管,需要电子取证等现代化手段以及精通网络技术的专业监管人才,这些都给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人大代表
出台相关法规严管
提高申请准入门槛
“微信公众号推送虚假消息越来越多,我自己也上当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市委副主委朱奖怀说,发送假消息的微信公众号有两种,一种是故意采用类似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的名称,误导市民,另一种是人在外地却申请了以“厦门”为名的公众号。
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地方性法规来严加管理,形成规范,并建议网络管理部门主动与运营商协商,提高公众号申请的“门槛”,比如要求实名制并制定起名原则,不能随意冠上“厦门”的名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