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捏造事实散布谣言 “公益圈”也成重灾区 4月4日中午,汕头澄海警方采取行动,抓获一名在网上虚构事实、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人员陈某,陈某日前在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散布汕头市区以及澄海等地青少年火拼致死的谣言信息。 被捕后。陈某承认她为了提高其微博微信关注度,以利于微商经营,故意捏造事实,制造谣言。现公安机关已将陈某行政拘留。 “公益圈”也一度成为谣言重灾区,虚假捐助、打拐寻人、献血消息过期等消息多有发生。日前曾有“张家口父亲四处寻找被拐幼子”的消息在朋友圈传播,但实际该消息所采用的照片是网上随意找来的图片,警方认为该消息的发布是为了骗取好心人的钱财。 【各方观点】 市民网友 打着“厦门”的旗号乱来 难道就没人管吗 “用‘厦门头条’或‘厦门厦门’当微信公众号的名字,如果发布了诋毁厦门形象的帖子,除了事后等警方介入,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先期管控吗?”昨日下午,市民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质疑相关部门对微信公众号的管控力度偏弱。 “它打的是‘厦门’的旗号,不仅是厦门人,外地网友看到了也会以为说的是厦门,发送这样严重误导网友、损害厦门形象的帖子,实在让人气愤!”张先生说。 网友刘女士也认为,公益性和商业性本来就要有界限,像“厦门”这样的特殊名词怎么可以随便注册为名字。 业内人士 个人申请公众号无需认证 不良商家有空子可钻 据了解,目前以企业名义申请的公众账号要求先经过第三方资格认证,但个人申请的公众账号尚未有资格认证的环节,这也让不良商家有“空子”可钻。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可参考的法律依据多为互联网发展初期制定,无法满足网络市场快速发展和监管工作要求;其次,由于微信跨地域营销的特点,“忽悠”人的微信平台可能远在千里之外,给查处带来难度;另外,对微信公众号开展有效监管,需要电子取证等现代化手段以及精通网络技术的专业监管人才,这些都给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人大代表 出台相关法规严管 提高申请准入门槛 “微信公众号推送虚假消息越来越多,我自己也上当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市委副主委朱奖怀说,发送假消息的微信公众号有两种,一种是故意采用类似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的名称,误导市民,另一种是人在外地却申请了以“厦门”为名的公众号。 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地方性法规来严加管理,形成规范,并建议网络管理部门主动与运营商协商,提高公众号申请的“门槛”,比如要求实名制并制定起名原则,不能随意冠上“厦门”的名号。 |
相关阅读:
- [ 04-06]厦门警方调查“厦门厦门”公众号 谣言帖仍未删除
- [ 03-27]龙岩市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闽西姐姐”正式开通运行
- [ 03-26]武夷山市岚谷乡:“微信公众号”助力计生服务
- [ 03-06]厦门市妇联微信公众号今日上线 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
- [ 02-04]新年过月余治网已出5招 涉及微信公众号网络文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