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打破溯源瓶颈守护舌尖安全 农产品监管陷"瓶颈期"

2015-02-04 07:44:40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话题

厦门日报讯(记者 袁舒琪)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市民关注的民生大事。如何把放心食物送上市民餐桌,也是相关部门一直努力的方向——于2011年启用至今的农产品可溯源系统,就是一个致力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民生项目。

不过,这一系统目前却面临发展缓慢的“瓶颈期”。怎么突破这一困局,更好地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成了今年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的关注焦点。

通过农产品可溯源系统,市民用手机轻扫一下包装袋上的二维码,便能够知道这把青菜来自哪里。(本报记者黄嵘 摄)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农产品可溯源系统从2011年启用至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顾名思义,这个系统就是让市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源可溯。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市民在市场拿起一把青菜时,用手机轻扫一下包装袋上的二维码,便能够知道这把青菜来自哪里,它是怎么生长出来的,施用的是什么化肥,又是通过怎样的流转渠道来到市民的面前。

在食品安全成为焦点的当下,如此具体的农产品溯源信息可以说是市民的“放心药”,至少在这些信息的保证下,市民可以确认自己吃下的食物是安全的。当然,保证市民入口安全的同时,它还为农业部门后期监管提供方向,只要纳入可溯源系统的农产品出现问题,都能很快找到根源。

然而,以上说的都只是理想状态,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厦门农产品可溯源系统的普及度并不高,根本原因在于厦门如今参差不齐的农产品企业整体化运作水平,与可溯源系统所需要的技术标准无法相匹配,加上操作农产品可溯源系统必定会提高运作成本,自愿加入该系统的企业比重很小——全市900多家专注于种植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加入该系统的仅有20多家。

如何让市民吃到更放心的农产品?农产品可溯源系统打破困局、进一步发展,或许是这个问题最有力的解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