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记者 鲁礼义)1月15日,国家电网厦门供电公司提出要在高崎建一座110KV的变电站,工程要经历用地规划许可等多个审批阶段才能最终投入使用。放在一年以前,仅在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就要涉及7个政府部门9个审批环节。如果一路绿灯,大概需要53个工作日。实际上,多数工程会遇到红灯,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协调,这样一来就得花上半年时间。
然而,这个工程1月26日就走完了用地规划许可的全部审批流程,前后仅仅用了10余天时间!规划审批大幅提速的背后,是厦门去年推出的“多规合一”业务协调平台。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该平台入选全国十大智慧治理优秀案例。
厦门市规划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宏告诉晨报记者,有了“多规合一”平台,建设项目的报建变成了统一窗口收件、多部门并联协同办理、统一窗口发件的新模式。
过去
各有规划图 审批效率低
在“多规合一”工作开展以前,政府的多个行政管理部门都有自己的“规划图”。举例来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由发改委编制,城乡建设规划则由规划委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则由国土局编制。另外还有林业、海洋、环保等编制的规划。由于规划主体、技术标准和规划期限等不统一,规划间常常相互矛盾。
“如果把不同部门的规划图画在透明的纸上,然后叠在一起,就会发现中间有冲突的地方,问题主要表现在空间冲突上。比如海湾公园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属于非建设用地,但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却属于建设用地。又比如,由于生态用地保护边界不统一,缺乏有效管控,建设项目侵占生态用地时有发生,厦门市的生态用地急剧减少。
上文的变电站,如果放在一年前,仅在土地许可阶段,就要先后向发改委、规划委、国土测绘中心、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经信局报送材料,依次通过7个部门9个审批环节。一旦不同的规划之间存在冲突,工程建设单位就需要在不同的规划部门之间来回协调,效率低下。
现在
一张蓝图 消除规划冲突
所谓“多规合一”,是在“三规合一”(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三个规划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林业、市政、水利、海洋等各专项规划,用信息化的手段把这些“规划图”叠在一起,形成全市统一的规划空间“一张图”。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划定生态控制区、城市增长边界等,解决多种规划的冲突矛盾。
“多规合一”并不满足于在空间上规划实现“一张图”,更进一步在全国率先构建全市统一的空间信息业务协同平台,改造了审批流程。平台采用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等方式,压缩审批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截至1月26日,“多规合一”平台已办理审批项目113个(试运行阶段有部门项目未上平台)。
以上文的变电站为例,建设单位只需要准备好材料,提交到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随后材料就会提交到“多规合一”平台。这个平台架设在市政府的内网上,发改委、规划委、国土局等部门能够同时看到申报材料,各单位可以并联审批,出具各自的意见。如果出现冲突,部门之间就可以直接协调,不再需要建设单位自己来回奔波沟通。审批结果会在“多规合一”平台汇总,而建设单位只要在第10个工作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收发件窗口领取结果即可。
未来
与互联网接通 更便民
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政府各部门还可以根据厦门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主动策划生成建设项目,有计划推动公共设施、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
比如,卫生部门觉得需要在某个地方新建一所医院,相关政府部门就可以在平台上先进行协调,主动解决项目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使项目符合各部门规划管理的要求,然后推出由建设单位来承建。“这样一来,政府职能就从被动审批,变成主动服务了。”截至1月26日,平台上由政府部门主动开展策划生成的项目已有200多个。
“未来,‘多规合一’平台还计划与互联网接通,建设单位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提交材料,而审批结果也可以在网上直接查询。”张晓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