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袁舒琪)一场针对三轮车、小货车非法上路及占道经营的专项整治行动于近日正式打响——15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公安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通告,从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对以上违法行为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
事实上,从前段时间开始,本报就三轮车、小货车占道摆摊的行为展开一系列的曝光及讨论,不少热心读者都献计献策。在此基础上,本报也与各部门建立了良性互动,让热心读者的合理意见没有石沉大海,被职能部门纳入考虑,有些甚至成为部门执法的“行动指南”。
最终,在部门前期展开多次整治行动、交出一张张执法成绩单之后,这场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又应运而生。有热心读者通过本报报道见证整个过程,评论道:“政府部门听从民意、重视民意,并且快速反应迅速制定执法行动,急群众之所急,值得为此点赞。”
本报揭露乱象背后的管理尴尬
电动三轮车,当街煎炸烤;载货小货车随地买卖——这些“脏”和“乱”,对已经习惯了干净、有序城市环境的市民而言,着实难以忍受。因此,本报于去年11月4日开始,对三轮车、小货车非法上路及占道经营的各种乱象持续展开曝光。
本报各路记者通过在全市各个路段的蹲点、走访,总结出这些乱象并揭露:电动三轮车“三宗罪”——横冲直撞不遵守交规、载货载人存安全隐患、非法上路肆意泛滥;小货车的四个违法镜头——景区堵路摆摊、霸占专用车道、小区门口摆摊堵塞消防通道、菜市场占道叫卖生鲜。
本报还进行一系列深度观察,揭秘乱象背后存在的管理尴尬,如占道经营小货车经常与执法人员“躲猫猫”、处罚力度小致乱象难根治等。同时,一些管理问题也被适时提出,希望为部门工作提供警醒与借鉴。
读者建议成“行动指南”
本报大篇幅的连续报道引起了各界的极大关注,市民参与热情高涨,打入本报热线提出建议的读者络绎不绝。
同时,报道也引起了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主动与本报联系,建立了良性互动,一方面接纳本报读者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一方面开始着手对乱象大力整治。
从去年12月20日至今,全市各区根据市城管办的统一部署,由街道牵头,整合交警、城管执法等力量,采用集中整治、重点整治、定点监控与日常执法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三轮车、小货车非法上路及占道经营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整治行动,取得初步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间,全市共出动执法队员4000余次,共纠正各类占道经营近2万余摊,处罚违法占道156起罚款1.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市城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轮整治交出的“成绩单”中,不乏本报读者的“智慧结晶”。“这些有建设性的‘行动指南’,成了整治行动的有力推手,由此也催生了后期这场为期三月的专项整治。”同时,市民群众也对专项整治行动抱有期待,本报读者胡女士表示,这是政府关心民意的良好示范,希望高压态势能够遏制乱象,还能持久长效,不要成为“一阵风”。
【回放】
本报连续曝光报道
2014年11月4日A03版报道。
2014年11月5日A05版报道。
2014年11月6日A12版报道。
2014年11月12日B03版报道。
2014年11月13日A08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