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
100%覆盖
目前,厦门已建成371个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投入建设和改造资金达到9788.24万元。全市市、区、街(镇)、村居建成“一门式”公共服务信息平台484个,建成率(含农村社区)达到91.32%,其中,市、区、街镇、城市社区建成率达到100%。
8023万元
今年全市各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项目投入财政资金约8023万元。全市获得初中级社工师职称的有2560多人,近2000人在社区工作岗位上服务,100多人加盟专业社工机构。
【点评】
“以奖代补”激发积极性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杨贵华说,厦门推进“以奖代补”机制,激发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让政府、社区、村居民还有社区单位共同为美化环境,献计出力,实现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这一创新模式,同时激发了基层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前埔北社区对前埔健身公园全面提升。(记者 黄晓珍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社区是社会的组成“细胞”,今年1月,厦门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力求在三年的实验期先行先试,寻找一条可以在全国推广的开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路子。
当前,厦门以深入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为实践蓝本,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政府主导和群众自治相结合、城乡服务一体化与差异化发展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政府、社会、居民多元治理的“厦门模式”。
【现场】
社区房前屋后改造 居民说了算
昨日清晨虽然降温了,但在前埔健身公园,记者还是看到不少市民在散步、晨跑。暖暖的阳光下,何阿姨正和老伴一起散步晒太阳。她告诉记者,“公园的功能比以前齐全了,不仅老人、孩子有了好去处,厕所问题也解决了。周六周日这里才热闹呢,很多父母都带孩子在这儿游玩!”
前埔一带有近20万居民,长期缺少像样的健身场所,前埔健身公园弥补了这一“空白”。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建设中,前埔北社区征求群众意见,对公园进行全面提升,通过与市门球协会的资源共享,解决了市民反映多次的“如厕难”问题,还增设了“儿童游乐园”、“老人休闲区”等,让绿地“好看又好用”,让更多居民走进公园健身。
一年来,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在全市逐步推开,尤其在居民自治方面。居委会从群众房前屋后、关心关注的实事小事入手,让老百姓做主,听老百姓的意见,除了前埔北社区的健身公园,不少社区还根据民意开展了阳台绿化、“知心亭”翻修、水池改造等项目。
【盘点】
创新居民自治 推进“政社互动”
在村居民自治机制中,厦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不少社区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协调会议”、“村(居)事务听证会”等民主制度,在村居成立了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党员和事佬、同驻共建理事会等村居民自治组织。
居民自治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同安、海沧区探索实践楼宇居民小组、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微治理”形式,开辟所有居民随时参与村居治理的渠道;同安区新民镇溪林村把村民参与自治的制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编写《微法典》发到每个村民手中。海沧区在“四民家园”自治基础上,借力“智慧社区”建设,拓展参与内容和自治事项范围。此外,还有的村居广泛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台胞和外籍人士,通过“老外朋友服务队”、“台胞义工行”、“台胞太太义工队”等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等。
信息化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体现。今年,厦门对社区网格化信息平台全面升级改造,基本是“一个网络、一个端口、一个入口”,同时实现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联动。全市各社区依托综合服务大厅、开通社区网站、服务热线以及各类数字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管家式”、“菜单式”服务,基本形成了广泛覆盖的信息化服务管理综合格局,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