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城市 义工向游客宣导文明旅游。
■城市 义工抢救晕倒的游客。
厦门晚报讯(记者 彭菲)经过来自全国30个地区222个申报项目的共同角逐,思明区城市义工崭露头角,正式入围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明年1月,思明城市义工还将与其他24个入围项目一同争夺10个优胜奖的名额。
两年半的时间,思明区城市义工不断地拓展服务领域,从每周六开展一期活动,到建立固定的服务点,又走进法院等公共部门,摸索出一条义工“自我组织化构建”的路子,让志愿活动不再“被志愿”,让爱心得以复制和延续,打动了专家评委。
中国社会创新奖
发现社会组织行为
宣传推广先进经验
2010年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的一个民间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评审组以创新程度、效益程度、参与程度、重要程度、推广程度、透明程度为指标。目的在于发现和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的创新行为,总结并宣传推广社会创新的先进经验,促进社会公平与善治。
思明城市义工
已设立30多个服务点
组建10支专业服务队
2012年6月,厦门市思明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厦门日报社和厦门晚报社等单位联合发起公益项目“感恩生活 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2012年12月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正式成立。
协会采取开放式的招募,每周的志愿服务活动都通过报纸、广播、网站等不同的媒介发布活动信息,由爱心市民自愿通过电话或电邮报名。媒体从活动策划到活动成果,全程追踪。渐渐地,义工不再局限于周六的活动,而是在景区、社区、公共部门“扎根”,设点长期提供服务,被称为“1+N”模式,即每周六的1期活动以及N个固定服务点。
目前,协会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4期,共有上万人次参与,吸纳了会员3000多人,组建起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设立了30多个义工服务点。思明城市义工获得了“最美厦门人”的赞誉,摘得“2013年感动厦门十大人物特别奖”。近日,协会会长王忠武还被民政部评定为“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也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志愿者。
思明城市义工协会搭起了爱的平台,政府、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热心市民形成合力,在这个平台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协会表示,入围“中国社会创新奖”说明这样的经验可以复制和推广,他们的探索与创新不会止步。
■城市义工培训救援知识。
■城市义工开展交通疏导。
解读
设点服务
义工主动搭台唱戏,打造文明旅游“升级版”
轮渡文明旅游服务点的一步步发展,是思明城市义工“自我组织化构建”的最好例证。
在轮渡建“根据地”的想法起源于一期周六的常规服务。年过六旬的义工蓝永生当时发现,在服务过程中问路咨询的游客几乎没停过,他感到这里需要义工在此长期“驻扎”。
于是,2012年9月29日首个服务点建立。两年来,作为服务点的负责人,蓝永生注重“传帮带”,做好人员的组织和管理,领着一群来自工商旅游学校的学生做好服务。学生们每周末轮流从岛外赶来,即使到了要参加“专升本”考试的时候,也没有中断每周两个小时的服务。
服务内容一直在延伸,从简单地提供路线咨询到引导交通,与相关部门联动;从露天“根据地”到吸引企业捐赠“爱心小屋”,有条件提供更多便民服务;从清理垃圾、劝导游客不乱丢到倡议自带手帕水壶,打造文明旅游“升级版”。服务点的完善得到了市民游客的好评,也证明义工自主“搭台唱戏”的成功。
义工在服务中成长,也在集体中成长。协会于每月开展“义工成长沙龙”,请来专业的老师,通过集体学习、分组拓展等形式,提高义工服务技能。
亲子义工
亲子参与蔚然成风,既言传身教又互动联谊
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做义工成了志愿服务的一种风尚,协会不仅在中山路文明旅游服务点建成亲子义工的体验站,还把“亲子义工”的模式引入更多的志愿服务中去。
沈雅玲和女儿欧玮雯,黄琳娜和儿子邓泽盛已是队伍里的老面孔了。欧玮雯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每周三晚上总是要在饭桌上讨论这周末去哪里服务,要做哪些准备。邓泽盛则在妈妈的鼓励下,在学校成立“亲子义工中队”,带动更多的小伙伴。
今年才上初一的林语嘉加入城市义工还不到半年的时间,第一次参加活动是在今年暑假,顶着大太阳清洁海滩。除了爸爸的鼓励之外,她发现队伍中有不少和她同龄的小朋友,既帮助别人又结交朋友,林语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集体。
正如一位家长所说,与孩子一起参加义工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还增加了家庭之间的联系交流;对孩子来说,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潜移默化的德育。
品牌塑造
发挥榜样带动力量,让服务更具体更常态化
为了把市民吸引到这个集体中来,同时把人留住,协会不断树立品牌人物和品牌项目。
经营茶叶的王忠武是“中国好人”、“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已经退休的柯秀清在社区教残疾人做手工,每天坚持做三件好事;公交司机邓贵丽不仅是厦门市劳动模范,也是“法庭义工”的一员;“新厦门人”许志仁在保安工作之余坚持带着全家做义工,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他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因为一个共同的身份——“城市义工”,而被人们记住。
品牌项目伴随着服务领域的拓展而诞生。比如“身边好邻居”项目,义工根据就近原则,分组与社区里的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结对子,跳出了过年过节送米送油的帮扶模式,深入到家中,帮忙整理日常家务、进行功课辅导、提供心理咨询等;“法庭义工”项目则把触角伸到公共部门,成为全国首个司法公益服务项目。
品牌项目让服务更具体细微,让服务对象更满意,也给义工提供了更固定和常态化的平台,更好地满足了义工奉献爱心的愿望。
社区治理
提升居民自主能力,探索社会事务治理模式
只有让义工自主运作,才能让志愿服务回归本质,思明区委区政府带着这样的理念,彻底改变了以往行政命令或考核的形式,变身为“后勤保障”,一方面提供少量的资金进行奖励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宣传营造“礼遇义工”的氛围。义工成为一道桥梁,向社区居民征集“金点子”,提升社区居民自主能力,引导公民参与社会事务;还联手“民生110”承接部分社会服务项目,为弱势群体提供帮扶。
在曾厝垵改造之际,义工得知厦大嘉庚学院的一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完成了“曾厝垵固废排放现状及收集系统设计”的调查,特地邀请他们来参加活动。学生们用数据说话,得出结论——曾厝垵的垃圾桶数量少,布局也不够合理,并写成“金点子”交给义工。调查的成果又交到了社区领导的手里。社区方面当场就回复,将与环卫部门协作,增加垃圾桶的数量。得到这样的答复,义工和学生们很受鼓舞,激起了更多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