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构筑多重防线 保护提升海洋生态环境 几年来,厦门已完成海域清淤及整治工程投资额达50多亿元,累计完成清淤1.5亿立方米。 2006年7月,厦门正式启动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整治面积为91平方公里,通过养殖清退、退垦还海、滩涂清淤、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等工程的实施,环东海域水动力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提高,昔日鱼塘遍布,环境脏乱的湾区彻底改头换面,成为景色宜人的新城区。几年来,厦门还先后对筼筜、钟宅、大嶝、马銮、高集、集杏、东坑等7座海堤,实施开口通海、破堤建桥、清淤还海等改造工程。 从五缘湾绵延至环岛路厦大白城,未来将建成一个风景如画的国家级海洋生态公园。2011年5月,厦门建设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的申请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复,在这片规划总面积为24.8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海,有沙滩,有岛屿,厦门将利用10至15年时间,将其建设成为滨海景观优美,自然生态特色明显的国家海洋生态保护示范区。 C、严格管控海域 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厦门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海洋资源,在开发用海之前,“管好海”更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 今年,厦门完成了《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厦门大嶝海域部分)》(2011~2020年)的修编上报,探索研究差别化海域使用供给政策,强化海域海岸线资源存量管理和精细化配置,重点保障《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的战略用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海和民生用海,用海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为助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新趋势、新要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和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厦门在用海方面坚持对“三规合一”的有效融入。市海洋渔业部门积极做好厦门海洋功能区划与厦门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协调衔接工作,在湾区整治方面,加快推动东坑湾综合整治工程的启动,推进岛外市级中心凭湾而建、环湾聚集、拥湾发展;在无居民海岛规划方面,结合串岛游规划,进一步明确厦门海岛公园的定位;在涉海产业发展方面,做好与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规划衔接,近期以东部海域和同安湾海域为重点发展游艇产业,积极引导水产苗种业向翔安示范园区集聚工作,做大做强厦门水产苗种业。做好“三规合一”平台运行的衔接,完善“三规合一”的海洋数据,加快涉海规划及有关海洋基础数据处理,实现多规融一的“一张图”。同时,以“三规合一”为契机,梳理优化用海项目审批办理流程及相关办事指南,制定符合精简合理的审批流程,提高用海审批服务水平,创新海域审批模式。 【展望】 海洋经济 明年将实现增加值510亿元 鹭岛之美,源于海洋之美。厦门的每一个发展脚印,也都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牵绊。2015年是厦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关键之年,也是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手握海洋这条珍贵的“生命线”,厦门已将发展海洋事业作为重点纳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围绕“海峡、海湾、海岛”资源优势,合理利用与开发海洋资源,走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美丽海洋强市,加快融入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当中。 要实现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文化丰富和海洋管控有力有效的新局面,把厦门建成中国美丽海洋的典范城市,厦门制定的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争取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510亿元。目前已被提上议事日程的是,科学编制“十三五”海洋经济、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用好用足厦门海洋经济发展专项和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平台,花大力气抓好海洋经济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谋划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构建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邮轮游艇、海水综合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2015年,厦门海洋科技的“引擎”——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的发展也被列为厦门海洋工作的重点,组织编制“十三五”科技兴海规划,积极推进南方中心三年建设方案的实施,进一步确定“南方中心”的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有效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已立项的15个公共平台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建设,具体的共享机制也将出炉,“南方中心”将在推动厦门海洋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还值得期待的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选址工作也将在明年展开,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海洋生态 有效改善厦门海域水动力环境 不只是海洋经济,海洋生态建设的脚步也在同时全力向前迈进。要紧紧围绕《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厦门加快美丽厦门建设的具体部署,以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强海洋观测预报工作,提供精细化预报产品,进一步提高海洋环境管理能力。 2015年,厦门将加快建立海域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实施以海洋环境容量为基础的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快海域清淤整治工程进度,完成14亿元,1500万立方米清淤整治工程量,有效改善厦门海域水动力环境。开展淤泥调配再生利用论证,协调推进杏林大桥两侧、大嶝海域等片区的退养工作;抓好火烧屿基地建设、保护区日常监管、海豚科研与救助、海洋科普宣传等工作,开展增殖放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推出各种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海洋文化活动;海洋文化、产业设施建设加强,海洋综合意识进一步树立。 |
相关阅读:
- [ 11-10]东海海洋经济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
- [ 11-10]用科技推动蓝色经济 国际海洋周科技论坛举行
- [ 11-10]鱼界“土豪”9日游进鹭岛 身价超20万元的锦鲤等
- [ 11-09]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 刘赐贵为海洋经济持续发展支招
- [ 11-09]厦门国际海洋论坛举行 深化国际合作发展蓝色经济
- [ 11-09]蓝色经济,吸引第三世界合作目光——聚焦2013厦门国际海洋周
- [ 11-09]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
- [ 11-09]国际游艇展览会在厦门开幕 将持续到11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