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翔安12村示范点竞相崛起 建立起民富生态新农村

2014-10-29 07:31:47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圩镇云头村公园一角。(朱毅力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黄培真)夕阳西下,依旧带着暖意的余晖,洒向山林深处的那一片片红砖古厝。虽然天黑得早,但是村庄里的小广场上,人们依旧三三两两,或散步,或聊天,或在健身设施上锻炼。

建设“美丽厦门·典范翔安”的强劲东风,让遍布在翔安区的众多小乡村散发出新的浪漫气息。今年年初,该区确定了大嶝街道嶝崎、双沪社区,新店镇澳头、欧厝、吕塘社区,马巷镇山亭、琼头社区,内厝镇锄山、后田、莲塘村,新圩镇马塘、云头村等12个村(居)作为2014年全区首批实施富美乡村建设的示范点。一个又一个天蓝、地绿、水净、民富的生态新农村,在这片土地上竞相崛起。

“富美乡村”

让家园更宜居

新修的水泥路在绿树丛中蜿蜒,路边的农家小楼整洁而富有特色,污水管道和排水沟铺设得泾渭分明,家门前的空地变成了文体广场……“咱村子是越来越美了!”内厝镇后田村村主任许佳全高兴地告诉记者,建设富美乡村,村民们都很支持。现在一到傍晚,广场上村民就越聚越多,大家聚在这里,唠唠家常、跳跳舞,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在内厝镇的富美乡村建设中,有一条“七彩长廊”格外吸引外界的目光。以锄山村为例,进村路沿石已装了420米;从村口到村中溪道路两侧100棵香樟树、50棵红花三角梅、8棵非洲茉莉花、3000株黄蝉等已经绽放;村中溪岸护栏安全设施加固25处、长450米……

把目光投向新圩镇云头村。这里最让外人羡慕的一点,就是它的宜居。根据村里昨日提供的一项统计数据,他们已经完成设计方案中70%的公共花圃建造,房前屋后美化绿化面积1250平方米,对3000多米的沟渠和三个池塘进行清淤、更换了1500多米的水泥盖板,一条通往百年芒果树的百米道路已经建成。

“共同缔造”

让村庄更美丽

一年多的时间,翔安区的各个乡村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变得这么美?除了政府的加大投入外,这恐怕要从“共同缔造”中去寻找答案。

“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内厝镇始终围绕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这一核心,群众、乡贤、党员齐心协力、携手共建美好家园。锄山村老村长带头植树栽花,全村村民绿化自家房前屋后5000平方米;后田村村民许智慧带头拆掉自家50平方米的旧屋,无偿献给村里规划建造花坛和绿化带;莲前村乡贤王新峰、王森林兄弟和王春景带头“认养”路灯,很快全村82盏路灯全部被村民“认养”……

“共同缔造”,在如今的新圩镇云头村早就成为一个共识。村里成立了“富美乡村”试点建设乡贤理事会,村民们自发组成拆迁工作队,每天近80人轮流上岗,共拆除9872平方米简易搭盖;空地均无偿让地,部分人为让地甚至放弃翻建机会。这段时间,村里党员群众还自发捐资,对云头的公共场所、祠堂、慈济宫及小公园等活动场地进行改造。

“现代农业”

让村民更富裕

“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同本地产业相结合,积极拓宽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村民的收入,建设既美又富的新农村。”翔安区委书记陈永裕的话不仅是翔安区决策层的共识,也在快速转化为该区所有党员干部、普通村民的自觉行动。

目前,新圩镇云头村已与夏商中埔批发市场达成共识,联合心祥合作社,走“农批超”经营模式,并在村里建立800亩的夏商农产品基地。目前心祥合作社会员已达65户,据统计,合作社农产品销售量达到4250吨,总金额达708万元,合作社增收68万元。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云头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首次突破万元。

“致力百姓富,建设生态美”。当前,翔安区正全力推进吕塘等12个“富美乡村”、大帽山农场等3个“富美山村”试点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带动群众增收。按照“多规合一”、生态红线和主体功能空间布局,翔安区正加快推进12个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建设,创新和发展各种农渔民经济合作联合体,引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带动农渔民转产增收。

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随着一个个“富美乡村”在翔安落地、生根,老百姓的幸福感也越发强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