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和舒婷喜相逢。
1995年4月,余光中首次回厦门,在晓风书屋为读者签名。(徐学 摄)
余光中为读者签名。 (本版图/记者 黄晓珍 摄)
一篇三四千字的文章,如果出现15个“的”就差不多,超过26个,那就太多了。我专门写过一篇《论的的不休》,现在文章“的”字太多了,很单调。 成语很美,但“乱七八糟”不符合基本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七乱八糟。我的“乱七八糟”的讲座就在“乱七八糟”中结束了。 ●人物名片 余光中,泉州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1947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到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人共创“蓝星”诗社。1974年-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2012年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等十余种,其中最著名的是《乡愁》,另有散文集多种。 厦门日报讯(记者 宋智明) 前天中午,余光中一到厦门,就被各界人士“包围”了!有人找他谈出版,有人找他要签名、求合影。余光中86岁了,记者不忍增加这位文化老人的负担,只在昨天上午,余光中在建南大礼堂做完主题演讲《从九州到世界》后,才请余先生的好友、写过《火中龙吟——余光中传》、任教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徐学教授引荐,对余光中进行了专访。谈到厦门,谈到读书写作,余光中谈笑风生,仿佛年轻了许多。 谈厦门 作家梦从这里开始 因已年过八旬,一天要滴六次眼药水,还要戴助听器,余光中已怯于远行,多次拒绝讲学和采访的要求。“我需要静静地思考和写作,更何况,我在高雄的‘中山大学’还开了一门课,走不开。”但母校厦大一声召唤,他就义无反顾地来了。虽然他只在厦大外文系上过一个学期的课,但他的作家梦是在这里编织的。后来,他又回过四次厦大,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久别难免想念——徐学就是其中一位。 据徐学介绍,余光中这次来厦的一大任务是协商对2002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火中龙吟——余光中传》进行修订,毕竟,12年过去了,余光中又出版了十几本书,两人计划扩大原书的篇幅,预计由20万字扩至40万字,计划两年内完成。 另一大任务是,加快推进永春 余光中文学馆的建设。余光中文学馆将建成以余光中文化为主题的展示、研究、创作和游客中心,收藏余光中著作的各种版本、朋友送给余光中的名画、雕塑,还有余光中的录音录像资料,长期播放台湾为余光中摄制的一小时电影《逍遥游》,不定期演出以诗歌《乡愁》为主题的长达两个小时的歌舞剧。文学馆预计明年2月完成硬件建设,布展将由徐学担任总指挥。 当然,回到厦大最重要的是寻找回忆。“我要重温旧梦啊!我要看看似曾相识的街道和建筑,我要在脑海里体验读大学时从公园路骑脚踏车上高坡,过海边沙滩,转过南普陀,进入厦大(的感觉)。那时的厦大比较朴素,现在的厦大比较漂亮,我都喜欢,尤其喜欢校门口的雕塑,一本书,像一只鸟张开双翅在飞,多美。”余光中说。 谈写作 中文藏着民族记忆 据徐学介绍,最近,余光中写了三首长诗——《大卫》、《咏屈原》和《卢舍那佛》,马上要结集出版一本新诗集。散文集《粉丝与知音》即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收录的都是新作。 对余光中来说,文学是他的信仰。“我到世界上来,上帝给了我一副皮囊,皮囊用坏时,我希望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至少我把中文写得更好了,我把母语发扬光大了。”余光中认为,中文写作不是雕虫小技,不是舞文弄墨,中文藏着民族记忆和文化密码,方块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中文写作是传承中华文化,传承民族记忆。 对于写文章,余光中提倡四句话:“白(白话)以为常,文(文言文)以应变,俚以见真,西以求新。”他认为,会写文章,探索各种写作技巧,是为了更深刻地与古人沟通,做朋友,拥有一个美丽的心灵。 在主题演讲里,余光中不断地为女作家叫好,不断地给海外华文写作加油。“近现代文学优秀小说家有张爱玲、萧红、朱天文、林海音、陈若曦、李昂、西西和严歌苓,还有香港的施叔青,她写了《香港三部曲》,我们才知道,香港没被张爱玲写完。优秀的散文家有冰心、琦君、林文月和齐邦媛,简直层出不穷。对了,还有杨绛,100多岁了还推出新作,了不起啊!优秀诗人则有舒婷和席慕蓉。女作家观察之细腻、感受之丰富,远非男作家可比。诺贝尔文学奖曾颁给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正是对女性写作的充分肯定。” 谈使命 不忍心让读者失望 成名后,余光中收获了巨大的喜悦,也体会到种种烦恼,他写过《名人的危机》,照相时怕被挤倒,喝茶时怕茶被打翻,签名时怕眼前都是手,反而不知从何下手……他无奈地笑笑,有时真想借钱钟书用过的话来做挡箭牌:“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喜欢一个作家,签名、合影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读他的作品。可是,读者是作者的衣食父母,因此,只要健康和时间允许,余光中会不厌其烦地为读者签名,与读者合影。“让他们因此增加对文学的好感,也是作家的使命之一。” 徐学介绍,余光中身上有贵族气,也有很平民的一面。记者与很多港台名作家打过交道,一些作家一看读者递过来的是盗版书,就坚决不签。余光中则来者不拒,不忍心让读者失望,当然,他也不忘幽上一默:“这是我的‘私生子’。” 记者手记 文学一呼 应者云集 记者 宋智明 余光中和席慕蓉来厦的消息经本报刊出后,引来余粉、席粉的强烈关注,人们纷纷从各种渠道打听如何能与偶像见上一面,有些读者干脆直奔会议现场!结果,昨日不到7时,克立楼过道上站满了读者,其中有两位作家的“祖、父、子三代读者”,有人则从凌晨4时就来排队。现场1000多人排起长队,而热心的读者还在源源不断地赶来。 主办方没想到人们对人文精神的渴求这么强烈。会议8时30分就要开始,而只能容纳400人的三楼报告厅不可能装下千人以上。主办方果断决定,原定在一个地点召开的会议分上下场:上半场开海外华文女作家2014双年会,严格限制人数;下半场,会场移到建南大礼堂,余光中、席慕蓉和徐小斌发表主题演讲,对所有读者开放。决定一出,掌声雷动。 年会开幕,主角是台上的余光中、席慕蓉、舒婷和台下的150位海外女作家,人们纷纷抓住机会拍照,把欣赏的目光献给作家。下半场,作家们移师建南大礼堂时不禁都惊呆了,能容纳数千人的礼堂座无虚席!读者中,有14岁的女孩,也有年近七旬的老人,有放弃睡眠的文化工作者,也有推掉其他活动的公务员,人们以文学的名义聚在一起,只为向感动过自己的诗人、作家致敬,只为向曾经点燃梦想和青春的文学致敬。 其实,文学何曾失落?只是我们的优秀诗人、作家羞于吆喝而已。这次,主办方借《厦门日报》一角,试探性地发布活动预告,没想到应者云集。这样的效果是双赢的,读者满足了“追星”的愿望,诗人、作家则收获了更多的信心。一位来自美国的华人女作家激动地说:“这是我开过的最热闹的会,诗人和作家成为明星,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写,就不愁没有知音。” |
相关阅读:
- [ 10-24]厦大吴春明全国性课题被撤销 科研经费全部冻结
- [ 10-22]"学霸"最爱百强高校榜出炉 厦大跻身文史类前十强
- [ 10-22]厦大马来西亚分校 一期工程近日正式动工
- [ 10-21]马家窑彩陶精品 昨起在厦大艺术学院展出
- [ 10-19]中国统计学年会在厦召开 由厦大等高校倡议发起
- [ 10-17]厦大回应吴春明事件四大问题 暂未发现其他受害女生
- [ 10-16]新华社追问厦大“诱奸门”:调查为何用三个月
- [ 10-15]厦大性侵女学生博导被开除党籍 举报者对结果不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