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三规合一"划定用地 在生态控制区内就坚决舍弃

2014-09-07 09:40:55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的“三规合一”工作,按照《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要求,通过“山水格局”倒推城市的承载力,从而确定城市的增长边界,为城市最终的发展规模描出轮廓。“三规合一”成为落实厦门“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更为新型城镇化树立了标杆。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 张明蕾)   

厦门把“三规合一”工作作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抓手。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目前,厦门“三规合一”工作,已经明确了全市各类用地的管控边界,特别是划定了生态控制线和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画出了底限控制线。

“厦门有山——高山和浅丘;有水——大江与大海;有湾——开敞的海湾和封闭的内湖;有岛——人文荟萃的厦门和鼓浪屿,只有沙鸥翔集的鳄鱼屿、火烧屿。沙滩、湿地、溪流……各类地貌,应有尽有。红树(林)、凤凰(木)、相思(树)……杂树生花,落英缤纷……”近几日,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的一篇名为《厦门何以有腔调》的美文,在网上热传,文中提到的“多样性的山水格局”,是所有本地人和游客公认的厦门魅力之所在。

厦门的城市发展要如何保留、彰显这山水格局的独特魅力,要如何让城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正在实施的“三规合一”给出了答案:它通过这种山水格局,倒推出城市的承载力,从而确定城市的增长边界,为城市最终的发展规模描出轮廓。

根据“三规合一”画出的“一张蓝图”,厦门划定生态控制线98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增长边界640平方公里。在保护空间内,将生态林地、基本农田及重要的生态走廊、水系等叠加形成基本生态控制区——860平方公里,不再安排任何建设项目,原有的项目也要逐步调出,置换到建设用地区域。

“一些在谈的项目,效益再好,只要在基本生态控制区内,就坚决舍弃。”市规划局规划处处长施大茂说,“三规合一”强化的是一种底线思维,将城市发展从过去的无限蔓延式转向精明发展、紧凑发展。通过“三规合一”明确保护与建设空间,解决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冲突问题,不让城市发展侵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紫水鸡再也不会因为城市建设而搬家了。”施大茂笑着说。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美人山——龟山——美峰水库——海边”这条山海通廊的连贯性,在同安、集美交界处的原东海科技园规划地块,已经按照这种思路,进行了功能置换,不再作为建设用地。

汀溪镇的顶村依托村民生活区,建起了顶上乡村度假区,乡村休闲旅游办得有声有色。这里完整地保留了原住民的耕种养殖业。游客可进行“融入式”的高山农牧体验,以亲自参与代替原有的“参观式养殖”。不进行项目建设,并不意味着放弃发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对基本生态控制区内的居民,厦门正努力帮助他们在发挥生态优势中走出致富增收的路子。根据“三规合一”的工作思路,今年开始,厦门着手制定“百姓富、生态美”行动计划,并在岛外四个区开展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三规合一”对用地边界的划定,还促进了城乡统筹和产业转型提升。“调整农田用地和农村布局,能够促进城乡空间融合;调整工业用地布局,可以引导产业集中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施大茂介绍,“三规合一”促进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盘活存量空间。他们对111平方公里现状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深入分析,对全市存量建设用地分类提出处理措施,盘活了3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对此,南京大学教授崔功豪认为,“三规合一”大部分工作在于“合”,但关键是要实现“一”,在这方面厦门制定了许多富有创建的措施,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树立了标杆。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厦门要着手实施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空间坐标落地,实现定点、定位、定桩,使生态保护区域牢牢固定在“一张图”上;此外厦门还将配套出台相关法规或管理办法,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