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人文旅游 > 正文

厦门67岁奶奶编舞老师 帮来厦务工子女登艺术舞台

2014-08-17 07:20:36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人物名片

胡佩芳,湖里区少年宫艺术总监。国家二级编导,1999年由国家人事部审批为“专家型人才”。曾获福建省首批“德艺双馨双十佳”称号及“全国首届百名少儿艺术教育特殊贡献者”称号。

 

岁月似乎特别偏爱某些人,人生的跌宕起伏,命运的兴衰荣辱,似乎都不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太多的印记。

67岁的胡佩芳就是这样的人。轻描柳眉,语速飞快,穿着时尚,偶尔喝咖啡、吃意大利面,在她身上,看不到和一般老年人有关的特质。可是,翻遍整个厦门市,也的确找不出第二个年龄比她更大的在职少儿编舞老师。

在胡佩芳来厦执教的10年间,一拨又一拨来厦务工人员子女从她门下“出师”,以特长生的身份跨进了名校的门槛。但这些放在随便一个教师履历表上都十分耀眼的成绩,胡佩芳却并不太在意。她相信,比起考学考绩,艺术熏陶对孩子们一生的人格教育起的作用更重要。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林雯 实习生 张梦恬 图/记者 王火炎)

1、与命运抗争 自己做主参加艺校面试

50多年前,十三四岁的胡佩芳在安徽一个县城的中学里,第一次站在了来挑选学生的艺校老师面前,她唱了几句平时喜欢的歌,这就算作是一次面试。回到家后,她隐隐觉得应该瞒着父母。

果然,等到录取通知书来了的那天,家里炸开了锅。读过私塾的母亲不理解,把招生老师数落了一顿。出身书香门第的父亲叹息着看向女儿:“你怎么要去当戏子呢?” 少女胡佩芳只说了一句:“我喜欢。”

“不仅学本事,还要学做人。”父母最终没有多加阻拦。胡佩芳欢天喜地地带了一个脸盆,一床被子,就这样一头闯进了后来她为之钟情一生的艺术领地。

其实,现在再回头看这段经历,实在是有点误打误撞的成分在。父母当时并不知道,选择读艺校,不过是少女胡佩芳用一种曲折的方式破除身份带来的枷锁。

“过去因为父亲成分不好,哥哥、姐姐的求学之路都很艰难。”见到哥哥被名校拒之门外后,胡佩芳下决心要摆脱这种身份加在身上的无端成见。而当时,只有艺校不必过政审关。

“读艺校只是因为没限制,我以后还是要读书的。”少女胡佩芳坚信,自己的命运,始终要由自己做主。

2、与自己较劲 向领导申请自费学作曲

早上6点练功,上午上文化课,下午进行形体训练,晚上自习,艺校的课程规律而单调。老艺人出身的老师们也不甚讲究教育方法,一不小心,手中的棍子就往学生的身上落。但令胡佩芳自豪的是,她从来没挨过打,老师们评价她说:响鼓不用重锤敲。

但是,期待着能有一番成就的少女终究失望了——就在胡佩芳毕业那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没法站上舞台自不必说,因为成分问题,她也没能像其他小伙伴一样当上文艺兵。在别人特别忙碌的日子里,她就一个人躲到空旷的图书馆里看书,“巴金、老舍,还有很多外国名著,很多不能看的书都看了。”在那段时间对文化知识的疯狂汲取,为她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积淀。

动乱结束之后,胡佩芳骨子里不认命的性格又冒出头来。听说作曲家邓尔博在上海音乐学院开班授课的消息后,当时在安徽绩溪文化馆工作的胡佩芳马上给领导打报告,要求自费去学习。

“你编舞就行了,去学这干吗?”馆长不理解。

“不一定要会作曲,但我至少能懂音乐。”胡佩芳很坚持。

几经周折,胡佩芳最终不仅说服了领导放她去进修,还特别给她批了学费。

昨日,坐在咖啡厅里回忆起这段陈年旧事的胡佩芳还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历经劫难后重返讲台的邓老师引经据典,激情万丈,艺术殿堂大门在她面前盛大开启。她又一次感受到,身体里似乎有什么跳跃的因子正在汩汩而出。

3、与福建结缘 在幼教舞蹈界声名鹊起

改革开放之后,因为对东南沿海的向往,胡佩芳又一次向组织打了报告,随丈夫调动到了福建三明。正是在三明工作期间,胡佩芳开始在业界声名鹊起。

1992年底,文化部举办全国首届少儿戏剧小品大奖赛,在福建省文化厅的剧本征集活动中,胡佩芳创作的有关母亲节的剧本中选。有一天去学校排练,坐在公交车上的胡佩芳满脑子都在想剧本,结果一不小心坐出了城,等她慌慌张张下车时,被一辆迎面而来的摩托车撞倒在地。最后,这支舞蹈是在病床上构思出来的。

1993年1月1日,第一天到三明市少年宫和新同事见面的胡佩芳,手臂上还打着石膏。

胡佩芳说,自己从未经历过创作上的瓶颈期,似乎灵感总是源源不断。这种自信是有理由的,从1994年开始,胡佩芳创作编排的舞蹈屡屡获奖,10年间,光是国家级金奖就得了26个。也正是在这期间,她开始与厦门幼教舞蹈界结缘。她创作的舞蹈《醉茶》吸引了厦门市很多舞蹈老师的关注,这也是湖里区教育局和少年宫后来请她“出山”的原因。

4、与孩子共舞 帮来厦务工人员子女登上艺术舞台

胡佩芳老师在练功厅耐心教小朋友练习舞蹈。

55岁退休时,胡佩芳的想法很简单——和其他老太太一样,来厦门给女儿带孩子。可没想到,当女儿生产完还在医院时,她就被堵在医院门外的各路同行们给拉走了。结果直到现在,她也没带成外孙。

2003年,第一次踏进湖里区少年宫时,胡佩芳忍不住有些失望,硬件简陋还是其次,学生也少得可怜。可是,学生和家长也在审视观望这位与众不同的舞蹈老师,“有人问,胡老师身材臃肿、老态龙钟的,跟那些年轻老师怎么比?”

胡佩芳不得不承认,湖里区少年宫的生源条件不太好,至少80%的学生是来厦务工人员子女。他们中,父母都是普通打工者的居多,生存的压力让他们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孩子身上。“坦白说,这些孩子的形体、语言和理解能力都差强人意”,但是,教育很多时候要“有教无类”,胡佩芳针对孩子们的特点自己撰写舞蹈教材,内容不仅有舞蹈专业技术,还包括音乐、诗词、戏剧等各种艺术体裁,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

胡佩芳反对拿教师的威严镇压孩子,因为艺术修养需要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养成。她认为,孩子们的世界很简单,要让他们接受你,首先你得当他们的偶像。“你爱他一分,他爱你一分;你厉害,他便欣赏你。”

结果,就是这位“身材臃肿、老态龙钟”的舞蹈老师在10年间领着孩子们获得了10个国家级金奖,还有数不清的省、市级奖项,扶持着一个又一个来厦务工人员子女的孩子站上了广阔的艺术舞台。

>>记者手记

不变的率真

要给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编舞,自然少不了保持一颗童心。

十年来,曾有无数的商演机会和开班邀约送上门来,但都被胡佩芳一一拒绝了。谈及把送上门来的钞票拒之门外,胡佩芳又一次展示了自己崇尚自由的个性:“其实我也不是多高尚,就是不喜欢呗。”就像50多年前她回答父亲的质问时说“我喜欢”一样率真。

艺术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胡佩芳给出了一个很具体又很容易让人认可的答案:小到站姿、仪态,大到修养、气质和心胸。

年近古稀的胡佩芳非常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每隔几个月就要给自己染一次头发。她穿戴考究,颈上、手上都戴着翡翠首饰,像长颈链这样的配饰细节也不落下。她说这大概是从母亲身上继承的传统,不求穿得艳丽,但要穿得清楚。她甚至还向学生家长也提出了这样的“严格”要求:来学校看孩子,不准穿人字拖,穿戴要整洁,给自己的孩子做个表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