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古龙酱香飘入《舌尖上的中国》 六万酱缸震撼观众

2014-05-19 16:09:46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观世界之最,品非遗文化,古龙酱文化园让人震撼。

■舌尖2截图

“舌尖2里拍摄的纯天然制酱工艺,很像厦门的古龙酱文化园有木有?”上周五晚上9点多,《舌尖上的中国2》第五集“相逢”播出,眼尖的厦门吃货马上发现,在介绍纯天然古法酿造的中式酱油时,镜头里出现的正是厦门轻工集团所属的古龙食品酱文化园。

45秒的亮相,填补了厦门美食在《舌尖上的中国》的空白,展示了千百年来传承的酱油传统酿造工艺,拥有6万个酱缸的大晒场,更让全国观众震撼。

厦门晚报记者 胡晓琴

1、45秒镜头 全部取景酱文化园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第一季曾感动无数中国人,第二季持续火爆,让观众口水与泪水齐飞。《舌尖2》涉及300余种美食,共8集,取景镜头都是各地原生态、天然的食材,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和推崇。

在《舌尖2》第五集《相逢》的第26分27秒,当提及中式酱油的酿造时,古龙酱文化与观众“相逢”了:“中式酱油是发酵工艺的产物,大豆洗净煮熟,撒上米曲霉菌种帮助发酵,装入大型竹匾中,让水分挥发,最后加粗盐封缸,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才能制成品相完美的酱油。”

45秒的镜头,拍摄了中式酱油从选豆到发酵,之后日晒月露至少半年,最后制成酱油的全过程。这些镜头全部在位于同安的古龙酱文化园实地取景,不仅展示了作为“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龙食品纯天然制酱传统工艺,面积近5万平方米,拥有近6万个传统酱缸的酱油晒场也一览无余,震撼全国观众。

这也是厦门美食传统文化首次在《舌尖》亮相,厦门轻工集团表示,这不仅是古龙食品公司、轻工集团、厦门国资系统的荣誉,更是厦门乃至福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厦门不仅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对台交流的窗口、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窗口,更是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窗口”。

2、国内大咖 推荐古龙上《舌尖》

如剧中旁白所说: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物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让人动容的邂逅,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中国人称之为缘分。

而古龙酱文化园与《舌尖》的相逢和结缘,除了坚持传承几千年的古法制酱工艺,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古龙2年以上高端酱油品牌“古龙天成”的运营商颜靖。

颜靖自己本身就是个吃货,对美食的喜爱也让他结识了不少圈内名人,而这些美食家只要来到厦门,颜靖都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古龙酱文化园做客。

“品尝厦门本地美食,参观古龙酱文化园成为我们接待各地美食家来厦的固定行程。早在‘舌尖2’拍摄之前,古龙酱文化园在国内美食圈便已经小有名气了。”颜靖自豪地告诉记者,董克平、张新民、殳俏等国内众多美食大咖,央视著名主持人陈伟鸿等都曾经到访古龙酱文化园,并且无一不被这个世界最大的晒场以及传承千年的古法制酱工艺所震撼。

“我们对传统文化充满敬畏,经过一代代传承,很好地保护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法制酱工艺,使之成为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轻工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正是众多美食家力荐古龙酿酱工艺,并使之成功入选《舌尖2》的重要因素。

3、古法传承 工业制法无法超越

遵循传统工艺和方法做出的古早味,在工业化时代尤其珍贵。在古龙酱文化园,占地最大的不是生产车间和流水线,而是近5万平方米的酱油晒场,从民间搜集而来的6万个酱缸整齐摆放,里面是正在发酵的豆子。

《舌尖2》里,顶着大太阳奔走在酱缸之间,一个个翻盖,让酱缸里的豆子享受阳光、充分发酵的人,是古法酱油酿造技术的第五代传人刘团结。酱缸的盖子是锥形的,下雨天雨水进不去。但到阳光充足的时候,就要根据发酵情况,决定何时翻动盖子,让温度更加均匀。不管刮风下雨,刘团结和他的同事们每天至少要巡一遍晒场。

2013年6月,厦门市政府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刘团结以厦门酱油古法酿造技艺传承人入列其中。

“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保障了酱油的味道。”刘团结说,古龙采用的是千百年来传承的传统工艺,继承从唐代以来“日晒夜露”、微生物发酵,黄豆发酵后在天然大晒场经过最少一年的四季的温差变化,充分发酵。与工业化生产发酵3到6个月不同,在古龙酱文化园,光豆酱发酵就要晒整整一年,抽出的酱油还需要继续晒3到5年。纯正的酱油味道便来源于此,大自然和时间分解出的十八种氨基酸是鲜味的来源,也是工业制法永远无法超越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