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结 “多龙”治溪,导致群龙无首 对于溪流的整治,为什么一直难有实效? 李桂娟认为,管理体制不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重发展,轻保护,传统生产方式尚未转变等都是原因。 据介绍,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对于农村环境质量的评价仍局限于局部地区和定性描述分析。此外,农村环保工作分散在各个相关部门,如林业局、农业局、城管办、交通局及水利部门等,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执法管理网络,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许多工作难于落到实处。比如说,厦门岛外乡镇一级设置的环保办公室,环保人员多为兼职,人数还不到农村总人口的0.01%。 “‘多龙’治溪,效果不好。”李桂娟认为。 经验 同安试点“河长制”,每天有人巡查保洁 同安试点“河长制”,每天有人巡查保洁 从2013年底起,同安区开始摸索出一种被称为“河长制”的模式。同安的“河长制”,其实就是流域“包段责任制”。各镇(街)、场将辖区重点流域进行分段治理,由当地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对河道管理负总责。与之相配套的是,“河长”不是白叫的,做不好就有效能问责。 同安区将河道管理“包段责任制”纳入镇(街)、场年底绩效考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考评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效能问责,以促进流域垃圾污染整治工作。 同安水利管理站站长林炎烽介绍,“河长制”除了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比如镇长出任“河长”外,各村也配备了相关负责人和保洁员,目前已经做到每天巡查,分段保洁,有问题就立马解决。水质、卫生等原先属于环保、卫生部门的考核指标也纳入对“河长”的考核,今年将对“河长”制订更具体的考核细则。 |
相关阅读:
- [ 08-23]和溪魔鬼路段将改建 厦溪流整治以区政府为主体
- [ 08-23]总规划师任国岩:岛外溪流整治以区政府为主体
- [ 08-23]同安渔船回港避风 岛外溪流整治以区政府为主体
- [ 08-23]厦慢行系统将辐射学校 溪流整治以区政府为主体
- [ 08-16]厦门副市长部署溪流“整治风暴” 加快建设美丽厦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