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全面深化改革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编制与试点纪实

xm.fjsen.com 2014-01-14 09:36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全市首个示范项目,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投用让市民享受“慢生活”。(资料图片/通讯员 林广明 摄)

厦门要避免在舒适中沉醉,要发展发展再发展。不能小富即安,不能浅尝即止,要有大气魄大手笔。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

厦门日报讯 记者 江曙曜 张小燕 吴晓菁

2014年的第一缕阳光和着鹭江水道上穿航厦鼓的第一班客轮发船的铃声染红了天际,满怀美好憧憬的厦门经济特区沐浴在和风暖阳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确立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决策和新举措,让致力于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厦门经济特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了迎向新一轮改革浪潮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改革不停歇,探索无止境。时代的呼声,如火如荼,充溢特区建设者的胸廓;历史的召唤,如炽如潮,鼓舞特区建设者前行。

改革开放是鹭水闽山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厦门经济特区30多年风云激荡的建设历程,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时代史诗。作为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源于思想解放与改革创新。

厦门是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工作的第一站,在厦门工作的近三年里,他领导了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直接牵头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02年,他又要求厦门要实施“跨岛发展”战略。这些高瞻远瞩的重要战略,指引着特区建设者们奋勇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为共和国改革开放的鸿篇巨制谱写了亮丽音符。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高扬凝聚深化改革精神力量的大旗,按照省委书记尤权对厦门提出的在改革和发展上要有大突破,要在推进投资环境国际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发展同城化上先行先试的重要指示,唱响了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的豪迈“天歌”。

这是厦门主动把自己的发展放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和全国全省深化改革的时代坐标中谋划,立足发展新阶段、顺应人民新期待,重新审视城市的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编制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行,与民生同声,与发展同向,与生态同频的“五位一体”的战略构想。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是践行群众路线教育的生动写照,是凝聚力量建设美丽厦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它让这座城市正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美丽“正能量”。就在几天前,国家民政部批复厦门成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在刚刚举行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讲话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厦门经济特区的核心使命,建设美丽厦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是建设美丽厦门的必由之路。

站立时代的新起点,勇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和行动之先的厦门,继往开来,高歌奋进,正在描绘一幅更加灿烂的城市画卷,正在共同缔造一个更加美丽的和谐社会——

1 美 丽 创 想

改革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动力,创新是厦门经济特区的灵魂。建设美丽厦门是转型所需,使命所系,民心所盼,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动作为、创新作为、发展作为。

三角梅向着湛蓝的天空摇曳绽放,凤凰花点缀枝间跳跃着火热的情意。

仲冬时节的厦门,一切依然那么的盎然,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温馨。

中国已经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党中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表达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深层次矛盾,面临的各种风险,交织叠加,错综复杂,一连串的改革难题无法回避。

厦门在思索,厦门在探寻,厦门在实践,厦门在求解。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进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消耗资源为代价换取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依赖已经难以为继,新的增长动力亟待培植构架。

厦门发展的压力和挑战,来自政策优势的减弱,来自腹地有限的窘迫,来自区域经济的挤压,来自调整结构的阵痛,来自城市交通的压力,来自岛内外发展的不平衡,来自生态保护的脆弱。

虽然厦门建立了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社会增速保持高位,但是不能不正视经济总量偏小,大项目不够,带来发展后劲单薄,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有压力有挑战,更有作为的空间。在市委、市政府看来,解决我市城乡发展面临的“瓶颈”难题,过去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厦门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厦门发展寄予厚望,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新期盼新要求,厦门只有率先全面深化改革,站在新起点、新条件上谋求发展,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厦门发展实际、惠民利民立场去做好规划,切实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求发展,才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实事求是,踏石留印;实干实效,抓铁有痕。

“厦门现在在哪里,现在应该做什么,今后往哪里走,应该怎么走?”去年5月以来,市委组织市各套班子领导进行深入调研,分两次开展了35个重要问题的专题调研。坚持城市转型与产业转型相结合,做大做优增量,把调结构的重点放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统筹发展,推进差异发展,成为市领导们的共识。

从副省长位上转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王蒙徽一到厦门履新,就展开岛内外基层走访调研活动。在几次的调研中他反复强调要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找出路、在统筹协调上找出路。统筹发展不是同质化发展,要“和而不同”,处理好一体化与差异化的关系,明确各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区在资源、环境、产业和人文方面的特色优势,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着力做强做大特色主导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错位差异发展。

一面是机遇,一面是挑战。“厦门已经到了亟需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的时候,倒逼着我们强化创新意识”。王蒙徽明确提出,“创新不等于乱动蛮干、推倒重来,要在回溯厦门城市发展史、改革历程,继承厦门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要从城市的特质上下功夫,把宜居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可清在基层调研中也反复强调,“要走结构布局合理、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新的课题再次摆在市委、市政府决策者的面前。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带领亿万人民同梦想、共奋斗,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中国梦”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把全体中国人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高度联系起来的价值纽带,是全体中国人的利益整合,是中国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民齐者强,同心者胜。用中国梦凝聚深化改革的力量,用“美丽厦门”走内涵集约化城市发展道路,建设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布局合理、自然和谐、宜人居住、富有特色、充满魅力的生态城市,用主体功能扩展的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是厦门城市特性能够得到充分展现,不断开创厦门改革发展新境界的必由之路。

天风海涛,万石涵翠;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的美丽,不仅在于自然景观、闽南神韵、侨乡风情、东西交汇、文化多元,更为重要的是,厦门作为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三十多年来追风踏浪、锐意探索、先行先试,推进跨岛战略,加强两岸交流交往,壮大提升产业,在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中,更大程度地体现对民生的关切对自然的关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更快地发展”与“更加地和谐”中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造就了厦门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的更高层次的美丽景象。

美丽、温馨、精当是厦门城市形象的外显特质;创新、宽和、尚法是厦门城市精神的内在品质。

从城市经济社会功能转型的角度重新认识厦门的大美,让厦门以“美丽”为导向,坚持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的原则,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的原则,精心谋划产业之美、城市之美、人文之美、民生之美,以“发展品质之美”推进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要素推动”的粗放式增长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式发展转变,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厦门特点的美丽之城,体现了城市主政者的担当与智慧。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呼之欲出。

厦门,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厦门发展进入新阶段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厦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与推动厦门转型发展相结合,选择了一条突显城市主体功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要抓手和具体行动。

建设美丽厦门,核心是推进科学发展、跨岛发展,实现城市发展转型升级,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空间,实现在推进投资环境国际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发展同城化上取得突破。

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厦门再一次为自己划定了一条超越的新高度,厦门再一次将城市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目标紧紧连接在一起,把光荣与梦想镌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使命在前,时不我待。

2 美 丽 构 建

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再到回应型政府,厦门在制定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坚持听取市民回应,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事入手,开创了互动交流,互动共治的新模式,实现政府转变职能的标志性跨越。

海拔900多米的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

习近平总书记1986年在厦门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和1998年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期间,先后两次来到这里考察调研边远农村生产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他长期一贯的为民情怀、求实精神、朴素风范、远见卓识和工作中的开拓进取精神始终为厦门人民感念至深,尤其他亲自倡导的“四下基层”活动,为广大干部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厦门把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到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制定的调查研究中。

“要广泛征求专家和全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聚民心、汇民智。要细化方案,加快编制工作,形成我们共同愿景,共同缔造美丽厦门。”征求群众意见活动一开始,王蒙徽就反复告诫相关责任部门,要运用党的群众路线,指导改进征求意见,把调查研究蕴含的无穷“正能量”传递到推动工作上。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2013年8月19日至2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可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道溪,市政协主席陈修茂等市领导风尘仆仆专程赶赴上杭、古田、才溪参观学习,重温毛泽东同志《才溪乡调查》,接受党的性质宗旨和群众路线的生动教育,为在市委党校集中学习研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寻找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

当年毛泽东同志三次到才溪乡搞调查,直接与乡绅民众开调查会,自己做笔记,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大家仰望着墙上泛黄的《才溪乡调查》油印读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共识很快形成。“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调研要同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结合起来,同改变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同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结合起来,以“共同缔造”,让群众参与到决策中来,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改革是根本,创新是首要,运作是核心,统筹是关键。为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更加合乎厦门的发展实际,更好满足民众的切身利益,厦门市委先后召开5次常委会、21次专题会,从大思路、大框架,到具体行动措施,逐项逐条进行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市委常委会还决定,成立19个课题组,由市领导带队下基层开展专项调研。

一个半月的深入调研,涉及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发挥政协履职作用,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提高干部执行力,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双拥工作,推动两岸同胞融合示范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打造最有安全感城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三农”改革发展,建设具有厦门特色金融中心。

长期跑线的记者注意到,这次市领导专题调研活动,强调把握调查研究的真实性、统一性、连续性和科学性,调研课题的成果,都要能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出台提供“养料”。

一手信息,一般群众;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按照王蒙徽的“求实际,讲真话”的要求,此次厦门市领导专题调研报告中不少“尖锐刺耳”的言辞,在调研成果汇编时,都被保留了。

2013年5月28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起草小组成立。知道起草流程内情的市规划局的一位规划师告诉我们,起草搭架子的素材依据领导的调研、市民的意见和专家的建言各占三分之一。“这样的情况在专业的规划中是不多见的”。这位规划师这样评价。

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规划就是要大家一起做,大家都参与了,规划的目标才能成为共同奋斗的目标。”

2013年7月15日,厦门市委再次召开专题会,决定选定人口最为密集的思明区和外来人口众多的海沧区为先行试点单位,在规划中形成共识,在建设中形成共建,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全面实施探索方法积累经验。

2013年8月10日,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生趣盎然,最大的会议厅早早就坐满了来自全市各区各部门的相关领导和市民代表,旁听的坐席更是一加再加。市委、市政府召开“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研讨会,12位全国城市规划界的著名专家莅临厦门,为美丽厦门建设出谋划策。

美丽厦门美在哪里?如何才能更美?如何共同缔造,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专家们各抒己见,带来了更高理论站位和更具国际视野的战略思维。

我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1岁高龄的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专门来信,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提出指导意见。

吴良镛教授在信中说,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大框架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他建议,城市战略规划要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战略和行动相结合,重视大文化建设、空间规划、城市安全、人民参与等。

研讨会对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进一步形成共识,对厦门下一步发展的愿景目标进一步形成了共识,对建设美丽厦门的方法路径进一步形成了共识。

为了把战略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听取吴老的建议,决定出台一个《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及2014年计划,并启动了一批项目建设,市里确定了包括筼筜湖环湖步道等第一阶段项目43个,思明、海沧两个试点筛选了310个“共同缔造”项目作为试点载体。

“着力办一批群众最关注、需求最迫切的实事、小事。要从群众最需要的房前屋后小事做起,让群众参与进来,看见成效,形成大家共同建设美丽厦门的良好氛围。”王蒙徽的这番话,让不少习惯“大投入、大项目”做派的干部对“共同缔造”有了全新的感悟。

漫步在厦门筼筜湖环湖步道上,家住体育东村的退休干部王建设舒展胳膊,心情格外舒畅。两三个月前,他打这走过,与游客照面,彼此还得侧着身子走呢。如今五段总长6.5公里的环湖步道拓宽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这个环湖步道,就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绽放的一朵小花。市有关部门请设计单位拿出的一份预算最初“算”出了1个亿的投入!王蒙徽说,这事我们得听听市民群众的意见。

后来,这个步道建设向市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舍弃了全实木的方案,选用闽南的石条步道,最后只花了200万元。

没有大拆大建,只有优化提升;没有花大钱,只有小花钱;从中看,到中用——环筼筜湖步道系统改造提升工程,从策划到启动再到管理,诠释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内核精神,给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研讨会的第二天,《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讨论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市区两级设立了“缔造办”,《厦门日报》热线电话与厦门市规划局网站同时接收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美丽厦门的活动在长街短巷、房前屋后热火朝天地展开。

“厦门之所以温馨,是因为厦门人把整个城市当作自己的家,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导马武定对厦门日报的热线这样说。

征求民意,凝聚民智,共谋共建。厦门各区印发了70万册介绍《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小册子,陆续走进厦门市民的家中,向全市人民展示着厦门的“美”。小册子里还留下空白页,向市民征集关于共同缔造“美丽厦门”的意见建议,市民可拨打各区电话,或者发送电子邮件,随时随地提出意见建议。

去年8月中旬以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分别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全市广泛征求意见。一个多月,共征集意见建议32000余条,意见解决29500余条,上报意见建议2500多条,最后形成1510条意见和建议归纳成册,逐条得到采纳回应。

厦门给了世界太多惊喜。在全球瞩目、万商云集的九八投洽会上,厦门透过国际友好城市市长论坛,首度向世界发布制定“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消息,描绘一座城市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如潮好评。

当越来越多逐梦的市民群众成为筑梦的参与者,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一部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城市发展规划,变得更加可期可及。

同心追梦,梦想成真。

3 美 丽 宏 图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厦门提出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反映了厦门解放思想的最新成果,提出了厦门在新阶段积极破解发展难题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凝聚了全市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

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

我们党执政以后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已经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中国改革,绕不开“发展与转型”、“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正义”这三道坎。新华社发出的署名评论文章以《直面三大“关口”考验》为题,与在深化改革路上前行的城市一起探索应对之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适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求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厦门经济特区敏锐地意识到,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已由战略性制度破除转向战略性制度建设。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引导建立完善的社会组织体系,关键在于踩准节点超前创新,运用新的思维建立一套与深度市场化和社会多元化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经过了广泛地听取民众和专家以及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后,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美丽中国”相呼应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编制摆上市委常委会的议程。

“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在全国、全省发展战略中,找准厦门的目标定位,把全国、全省战略贯彻落实到厦门发展上来,用这一愿景目标去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形成共识,并明确具体行动计划,把目标和行动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共同奋斗。”王蒙徽的开场白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立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一体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的手段,以共同缔造的方法,对厦门经济特区未来城市发展行动计划做出了战略构想和布局,力求破解厦门城市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摆脱粗放投入的动力依赖,换装创新驱动引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剥离权力依恋,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彰,激发更加蓬勃的经济内生动力;让社会建设顺应民生新期盼,在公平正义的平台上,生长更澎湃的社会创造活力。

在这样一个急剧转型、矛盾叠加的社会,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激烈竞争的世界,选择改革迈向创新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攀越和挑战压力的锤炼。

盛夏鹭岛,阳光灿烂。厦门经济特区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开启更加焕发改革决心的新进发:

——确立五个城市发展目标,把厦门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市。

——努力实现“两个百年”发展愿景,到建党100周年,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展示中国梦的样板城市。

——全面推进十大“行动计划”,以产业升级行动、机制创新行动、收入倍增行动、健康生活行动、平安和谐行动、智慧名城行动、生态优美行动、文化提升行动、同胞融合行动、党建保障行动,让发展惠及群众,让生态促进经济,让服务覆盖城乡,让参与造就和谐,让城市更加美丽。

美好的愿景催人奋进,美丽的目标任重道远。一次次翻读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我们仿佛听到风驰电掣的“时代列车”那欢快的节奏奏鸣。

到建党百年,厦门人均GDP在2012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到或超过台湾同期水平;到新中国成立百年,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和单位GDP能耗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建设美丽厦门,就是要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和海西建设,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项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

正如网友评论的那样,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是以美丽为导向,以五位一体为抓手,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方法,以激发干部群众的创造创新能力为动力的全员全过程的规划。

正如专家点评的那样,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实现了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的“三标衔接”,是规划的系统集成,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推动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现实升级版。

厦门广大干部群众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建设发展的殷切期望。2002年,他在福建工作时要求厦门“坚持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坚持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坚持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坚持把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相结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培德研究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产业要素跨区流动后,地域、政策、土地原有的优势被拉平,城市竞争力相对下降。一个城市的未来在一定意义上要借助核心竞争力——城市品牌,城市名片则是城市品牌的直观印象。

以他的观点来分析,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就是厦门进入重新定位,打造定义城市名片的新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也不等于“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它特指“以美丽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它是基于厦门“美丽”的资源禀赋,从“美丽”的角度出发而编制的战略规划,涵盖了“五位一体”的各方面,可以说是战略规划编制方法上的一次创新。

熟悉厦门规划的人士不难发现,大海湾城市战略,注重城市快速交通路网的编织,把厦漳泉城市群连体成线,体现区域经济互动互补关系;大山海城市战略,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厦门湾区岸线城市带功能,以山、海、城的“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格局,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和生态保育功能;大花园城市战略,着眼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强调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均衡供给,优化城市功能区,提升城市品质,推广社区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服务,已然涉及社区基层自我治理。

或许正像市政协智囊团的高级研究员们分析的那样,“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三大城市发展战略,名义上是城市规划层次的内容,实则是将城市规划作为战略规划的主要抓手、主要实现手段,主政者可以以“美丽为导向”,通过实施三个不同空间尺度的规划,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格局,实现其城市治理目标。

寻找转型的突破口,发现城市的竞争力。厦门,历经改革开放岁月洗礼的“排头兵”、“试验田”,在实现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实践中,触摸了时代的脉动,为调结构转方式注入了时代的新元素。

路还很长,梦想常新。

4 美 丽 缔 造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是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创造性实践,共同缔造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培养精神为根本,以奖励优秀为动力,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分类统筹为手段,体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以对城市的治理实现对人的服务。

21世纪是城市化的新纪元。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曾发出如此感叹:21世纪初期,有两件大事影响了世界: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是某种环境中的有机体,是依附于自然环境主体上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上的毛细血管是街道,圈圈绕绕,围出了一片片的社区,支撑着居民的现实存在。

可是,当地球变成是“弯”的,城市生活在科技时代“时间暴政”的鞭打下,仿佛只剩下速度与压力。当我们望着大都市街道虫阵般蚁集爬行的车流,细读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章节,心底会涌起一波波释然的快乐。

显然,厦门正在全方位调动“社会细胞”探索一种后工业时代城区的“最佳宜居状态”,试图为市民群众提供一种“完整社区”的生活模式。

“完整社区”生活模式,包括完善的社区基础设施,花园式的社区空间环境,先进的教育医疗、文体休闲等公共服务,本土化的社区文脉,具有认同感的社区文化,以及温文尔雅、包容友善的社区风尚。

耐人寻味的是,“完整社区”的生活模式与以往不同强调的是共建共享的方式方法,即激发群众热情,发动群众参与,塑造群众精神。让群众的心灵需要、精神需要也能得到充分的尊重。

这种被称之为“共同缔造”的做法最为基层干部和居民群众所津津乐道。

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也开出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专列。由厦门日报年轻记者编辑和市规划局工作人员组成的宣讲团,连月来,走访宣讲了岛内外的30个社区和村庄,他们每到一处,都受到住户居民的欢迎,带去的宣传材料很快就被大家拿走一空。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内涵是什么?”宣讲员告诉围听的居民群众,实现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关键就在于共同缔造。共同缔造,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根本在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幸福。共同就是要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今年1月2日,在海沧区新阳街道的兴旺社区名仕阁小区,海沧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群众宣讲团巡回宣讲来到这里,看到围听的居民群众老年人居多,宣讲团的小丁用闽南话扯开嗓子宣传,他形象地说,“共同缔造”就是小区人要变“你我”为“我们”,小区事要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小区活要变“靠政府”为“靠大家”。一通话说得大家直点头。

在早些时候,“共同缔造”的试点工作已在思明区和海沧区的4个社区最先展开。

传统的社会管理中,政府主导多、群众参与少,政府包办多、群众自治少,政府决策多、群众议事少。而在试点社区里“施政理念”已经悄然从“替民当家”向“让民做主”,从“大包大揽”向“共同参与”转变。

在思明区中华街道镇海社区九竹巷,居民们现在最热衷谈论的话题是“金色梦想小区又有什么新样了”。

在这里,13栋老住宅楼的350多户居民自发组成了居民自治小组,定期讨论社区重大事务和修整计划,平时出入互不打招呼的居民通过社区议事会议,相识熟稔热络起来了,多少年不见的居民扎堆在巷头路尾聊天说社区事的情景又重现了。

听说社区事住户可以说了算,不少大姑娘小伙子下了班也赶来与“七大姑八大姨”们凑热闹,大家商议自己出钱维修了楼院破损的防盗门,还把不宽敞的空地整理成“话仙”廊道,不起眼的垃圾死角也被大家利用周末整成绿化科普园。

“该给我们的小区取个什么名字呢?”住在这里快30年的王老伯提了个头,大伙就七嘴八舌热烈讨论开了。最后,居民议事会议“拍板”,小区有了新名字——“金色梦想小区”。

金色梦想小区,多温馨富有诗意的名字。鹭江街道禾祥西社区小学路片区的居民也把自治议事委员会取名为“我爱我家”。居民群众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城市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感激。

小学社区党委书记王晶说,在我们小学社区,居民对共同缔造的理解很实在,就是大家一起来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社区环境要不要改,改成什么样,裁决权在居民那里。”镇海社区党委书记苏江圳说,“九竹巷的变化,要是靠等政府一不会这么快,二做了也不一定是居民们想要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当你走进试点的社区,和居民们一起参加他们自办的文化活动时,你就会发现,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决策中,让他们充分融入到社区,对社区“房前屋后”、“身边小事”有决定权和发言权,大家的主体意识得到重塑,“你”和“我”真的变成了“我们”。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厦门的生动演绎,是社会治理创新在厦门的扎实开展。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它努力想营造的是有效地改善城市人群的精神状态——真正幸福的生活状态,让栩栩如生、活泼多姿的社区形象对它的居民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丘吉尔说,人类塑造了建筑,建筑也塑造人。

当社区住户从自治活动中结识了对方,彼此由“陌生人”变成了“熟悉人”,有了共同的话题、兴趣、爱好,社区的街巷、楼房、廊道、绿地变成“一个个亲切的记忆符号”,有了家园的氛围,培育了他们的情趣,塑造了他们的情感,增加了他们的喜悦,时时激发和鼓励着人与人之间从容的倾吐与交流,社区始终洋溢亲善力量,鼓舞着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冲动,社区就成了他们缓解压力的“安全阀”,成了他们感受关爱的“避风塘”。

城市社区突出自治,农村社区突出自强。海沧区通过“互动共治”,实现对城的治理和为人的服务融为一体,着力破解社会治理中社区“最后一公里”现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以兴旺社区为例,这里的企业达1400多家,外地员工10多万。如何让这些“新厦门人”更好地融入“美丽厦门”的幸福生活?于是,兴旺社区建立“四民家园”、社区同驻共建理事会、社企同驻共治理事会、5个网格同驻共建理事会等社区“微组织”,出台自治组织章程及议事规则,制定“以奖代补”方案,打造社区自治“孵化器”。

“我感觉自己在这里找到了认同。”望着正在建设的“新厦门人综合服务中心”,来厦务工的黄山国说,我会经常来这里结识更多的朋友。已经融入厦门生活的他,每回出差都会跟别人说:“我从厦门来。”

海沧试点社区的经验表明,城市不仅是建筑物的群体,更是文化的归结。从居民的“房前屋后”环境美化入手,从关心居民的文化生活入手,最能串联起社区民众自治的热情,而在这当中,企业自发参加社区文化场地的策划建设和文化活动的组织举办,政府再给予“以奖代补”的资金、材料的支持,社区自治项目就会持久做下去。

“这就是我要寻找的理想模式。”考察了海沧的试点工作,对公共服务课题颇有研究的四川大学姜晓萍教授惊呼连连。她认为,海沧培育社区居民“家园般的认同感”走的正是“美丽中国”的内涵式提升,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所涉及的原则高度吻合。

向来,城市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市民是城市之本,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当每一个市民每一个社区充满了“正能量”,用家园般的幸福勾连出城市的有机纹理,城市就有了不竭源泉和持久动力。

精神是凝聚,是引领,是动力。厦门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精神,确保市民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新路、添措施、建机制。

第三次来到海沧考察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勇认为,共同缔造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治理项目经验,它具有更强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为美丽中国提供了一个地方性样本。

锁定未来,引弓开弦。

5 美 丽 启 航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已经做出《决定》,建设美丽厦门的核心是推进科学发展、跨岛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目标在前,任务在肩。厦门,以铿锵有力的步伐体现“排头兵”的更大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动最有说服力。

“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改革浪潮,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的动员令,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充分认识厦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肩负的重大使命,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建设美丽厦门各领域、全过程,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要红利,不断开创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新境界。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辉煌。“窗口”、“试验田”、“排头兵”,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厦门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和不懈追求。“当龙头”,“挑重任”,是省委、省政府给予厦门的激励和期许。

厦门正以到2020年率先建成展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城市,争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若干领域走在全国改革前列为目标,加入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宏伟征程。

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就是责任,担当就是勇气,担当就是能力,担当就是学习。

为官避事平生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有了担当精神,能够把执政的视角和百姓的视角完全统一起来,只要是老百姓眼中的大事,就是自己心中的大事,不管事情有多难,勇于横刀立马,敢于狂飙突进,在非常时期尽非常之责,以超常之力做超常之功,把握机遇推改革,好中求快抓发展,改善民生促和谐,确保我们的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酝酿筹划、意见征集、规划制定、试点展开,带给我市广大干部观念的变化、思想的提升、作风的转变、工作的深入、效能的提速,带来了干群关系的融洽,带来社会氛围的和谐,全市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万里海涛千卷画,四时鹭岛一城春”。2014年是厦门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厦门建设之年,大幕已经拉开,坐言起行,真抓实干,探索申报自贸区建设试点,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争取更多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厦门,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产业转型高端化……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十大行动”中的重要内容,正在有序展开。如产业升级行动已经明确,三年内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5%,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智慧名城行动也提出到2015年,全市100兆光纤入户覆盖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达到1000亿元,通过三网融合、数字家庭工程,既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又实现便民惠民。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驰远。率先在推进投资环境国际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发展同城化上取得突破,率先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到2020年,率先建成展现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城市。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厦门,正以先行之志、创新之策、务实之风,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奏响全面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

美丽厦门,前程似锦。

责任编辑:蓝晓梅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