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厦门”共同缔造 厦门工业转型绘就路线图
工业转型升级总体目标 至2015年 经济发展 形成2~3个自主国际品牌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达到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品牌产品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55%左右,形成2~3个自主国际品牌; 产业发展 以优势特色传统产业为支撑 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一批千亿、百亿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优势特色传统产业为支撑,若干个销售额百亿元以上企业(企业集团)为龙头的结构; 节能环保 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企业普遍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节能降耗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信息化改造 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 工业化和信息化向深度融合,大型企业普遍实现集成制造,中小型企业普遍开展信息化改造,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左右。企业普遍推行供应链管理,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40%左右; 企业管理 质量管理成为企业利润之源 大中型企业普遍推行卓越绩效模式、“6б”管理、可靠性工程、精益生产、现场管理星级评价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树立质量标杆,质量管理成为企业利润之源; 至2020年 经济发展 品牌产品占销售产值比重达60% 工业增加值率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以上;品牌产品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形成3~4个自主国际品牌; 服务型制造成为主流 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特色传统产业优势更突出,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百亿产业链、产业集群为支撑,一批销售额百亿元以上、在同行中确立了技术、质量、品牌竞争优势的企业(企业集团)为龙头,服务型制造成为主要经营业态的结构; 节能环保成为工业产品的主流 产业形成“绿色发展”的形态,节能环保成为工业产品的主流,节能降耗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大型企业普遍开展集成提升,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80%左右,电子商务、工业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驱动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互相依托、联动发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以上; 厦门工业品成为质量和信誉的象征 主要机电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厦门产工业产品成为质量和信誉的象征。 厦门日报讯 建设美丽厦门,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近日,市经发局制定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之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找准了产业发展的战略坐标和定位,厦门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的“路线图”由此明朗。昨日,本报记者就该行动计划的制定,采访了市经发局有关负责人。 据悉,该行动计划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总体要求,按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继续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导向,全面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构建现代工业发展新体系。 厦门工业转型路径也由此清晰: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实现高端发展;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途径,实现创新发展;把促进产业集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实现集约发展;把加快两化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实现融合发展;把推动节能降耗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实现绿色发展。 下一步,市经发局将以推动厦门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由资源能源消耗型转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努力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意义 研究制定《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之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有什么重要意义? 市经发局负责人: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厦门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传统的靠低成本、高投入、政策优惠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要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找出路,创新理念、机制和手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厦门经济发展的引擎,今后十至二十年内工业仍然是厦门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厦门工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2012年,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4664.66亿元,实现增加值1163.98亿元,占全市GDP的41.3%,从业人员达639400人。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厦门工业存在急需破解的难题,如园区布局分散且行业交织;工业基础能力弱,生产过程的增值率低;生产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OEM”、“ODM”是出口产品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质量效益水平较低等等。研究制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行动计划》,是市经济发展局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的具体行动。构建现代工业发展新体系,对实现《“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提出的“建党100周年: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第一步愿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实现“建国100周年:建成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的第二步愿景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 特点 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非常详尽具体,可操作性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市经发局负责人:不以规模论英雄,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厦门新一轮工业转型的最大特点。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我们要转变发展观念,将厦门工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型转变到创新驱动型。即由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转向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培育品牌、发展现代制造服务,实现价值链升级;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的过程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工业转型总体目标中,我们提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左右,增长幅度没有一味地求快,与厦门工业现在发展情况相符合,我们更看重的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提出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率要达到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我们希望这样的转变,推动厦门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汇集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将价值增长放在首位,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化,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关键 为什么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 市经发局负责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关键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直接体现工业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2012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7.32万元/人·年,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19.63万元/人·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简单说就是人均税收、人均固定资产折旧、人均利润和人均劳动报酬的总和。这里有一组数据,2012年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制造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870元/人,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34个行业中,有54个全员劳动生产率在10万元以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至2020年时人均收入要翻一番,如果未来不能大幅度提高利润、减少用工,届时企业用什么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为核心,实现可持续发展。 措施 工业转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工业主管部门,您们将推出哪些举措,来实现工业转型呢? 市经发局负责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实际,我市将每2年调整发布工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产业导向目录,明确阶段性发展重点,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投入。 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我们还将推动建立全市招商项目按园区产业定位落地和共享引资成果的统筹协调机制。在全市工业用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落实全市工业布局规划为目标,按照市对各工业园区的行业定位,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产业布局准入制度,实施鼓励工业企业新一轮搬迁改造的政策措施。 我们将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贴息、补助等方式,扶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人才方面,我们将定期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 我们制定了“转型升级路线图”,对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从高端提升工程、绿色产业工程、两化融合工程、强基工程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 解读 工业转型升级有哪些亮点 1 调整工业布局 根据“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和“产城融合”的指导方针,我市调整优化全市工业布局。 一是优化岛内。加快岛内产业“退二进三”的进程,实施新一轮岛内工业企业向岛外搬迁改造工程,腾出有限空间重点发展企业研发和设计总部、企业技术中心、销售运营中心,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 二是提升岛外。推进岛外园区产业布局整合,由西向东分别形成(物流与加工集合的)临港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装备制造产业区、轻工食品产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航空产业区,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区。明确各产业区主导行业和负面清单,通过政策引领和工业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引导企业逐步向专业化园区集聚。 三是拓展周边。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与周边地区“产业对接、共建园区、融合发展”。在厦漳泉同城化中,共同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协同开展项目招商;在闽西南5市区域合作、山海协作的平台上,通过开辟飞地工业园、共建工业园区、产业协作等模式,为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移等提供发展空间,培育经济发展腹地。 2 明确产业导向 发展强势产业——平板显示产业链、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产业链、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链、汽车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钨产业链、水暖及厨卫产业链,高精铝箔、轮胎、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纺织服装工业、现代照明产业集群。 培育潜力产业——信息消费产业(智能信息终端、“北斗二代”关键器件和应用产品、各类传感器件、数字家庭设备、视频应用系统、数字内容软件、数字内容产品、应用软件等);健康服务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运动器材产业链、眼镜产业集群等);节能环保产业(高效节能机电设备、环境保护设备、城市矿产综合利用、海水淡化、机电产品再制造、节能环保服务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航空装备、智能电网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新材料产业(电子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纯钨钼材料及加工、稀土功能材料、膜材料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 淘汰落后产业——国家明确限制发展和淘汰的产品、生产工艺;“三废”排放达不到区域标准的生产,单位能耗达不到行业标准的生产,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企业。 至2015年:形成平板显示和计算机与通信设备2个千亿产业链;汽车、工程机械、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航空工业、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水暖及厨卫、生物与新医药、现代照明8个百亿产业链(群)。两化融合助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达到千亿级规模。 至2021年:信息消费产业、健康服务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形成若干个新的千亿、百亿产业链、产业集群、龙头企业。 3 实施转型升级四大工程 一 产业向高端提升工程——推动“OEM”企业向“ODM”转化,“ODM”企业向“OBM”提升,培育自主品牌,发展品牌经济;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接项目、实施工程、项目控制、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服务转变。 二 产业向绿色发展工程——贯彻国务院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部署,创新机制,强化节能环保监察、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应用的力度:刺激工程机械、汽车、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等的节能环保改造;发展节能环保装备、新型建筑材料、机电产品再制造、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等;发展环境评估与监测服务、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服务、节能环保技术推广服务等。 三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程——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的要求,全面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融合互动:建设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提高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智能化水平,企业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应用达到较高水平;发展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推进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智能管控;深化物联网、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增强产业链的商务协同能力,提高市场应变能力;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四 工业强基工程——按照工信部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的要求,主要围绕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破解“瓶颈”制约。 4 产业发展重点 电子信息制造业 努力实施整机产业链价值提升、基础电子产业跃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3项工程,全行业转化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OEM”企业普遍转向“ODM”,龙头企业大多建立技术研发能力或区域研发中心;整机企业由加工制造为主向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转化;全行业基本形成绿色经济业态,有效预防和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 装备制造业 整机产品向智能化、数字化、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各产业链龙头企业普遍发展现代制造服务和全业务流程环节信息化的协同集成,主要产品和主要协作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都要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以上。 原材料工业 围绕绿色发展或为产业发展主旋律的目标:产业结构向高端提升,重点发展硬质合金材料、高精铝箔、新能源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等深加工产品、精细化产品,形成一批在细分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精、特、专”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全面淘汰国家明令的落后产能;全面推开责任关怀行动,将责任关怀理念贯彻到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方针目标中;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争取重特大安全事故零发生。 消费品工业 围绕转型升级的目标,“OEM”企业要普遍提升到“ODM”;形成若干个在全国乃至全球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一批在细分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精、特、专”企业;绿色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全面淘汰国家明令的落后产能。 生产性服务业 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围绕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及外包、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等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推进各具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性集聚式发展。 文/本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沈莹 |
- 2013-11-28中国最美乡村缔造美丽厦门 老戏台变文艺中心
- 2013-11-27美丽厦门交通建设方案出台 将建一体化公共客运网络
- 2013-11-24厦门特装展向全球展示美丽厦门
- 2013-11-24国际花园城市总决赛 厦特装展向全球展示美丽厦门
- 2013-11-24王蒙徽拜会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着力深化改革 建设美丽厦门
- 2013-11-24国际花园城市总决赛 厦门特装展向全球展示美丽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