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斩断鼓浪屿经济利益链条是首要之事
东南网10月29日报道(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这两位专家,都是老鼓浪屿人。 生于小岛,成长于小岛,对鼓浪屿爱得很深沉。对于鼓浪屿目前之种种乱象,以及剪不断理还乱的“二元体制”,两人都有颇多看法。 两个管家,两个都管,两个都没管好。专家建议,要理顺这个问题,首先要斩断经济利益的链条。 朱奖怀(市人大常委、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 理顺“二元体制” 先斩断利益链条 “二元体制”的存在,是鼓浪屿复兴的阻碍。“自从鼓浪屿撤区之后,一系列问题就出现了。”朱奖怀举例,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管理缺位、推诿扯皮,鼓浪屿人口结构越来越复杂,街道办不能插手管,管委会也没办法协调。 在他看来,“二元体制”要理顺,首先要斩断经济利益的链条。“鼓浪屿的财务机制要改革,不能倚重于商业税收和景区收入,要改为‘收支两条线’。”朱奖怀的建议是,鼓浪屿所有收入都统一到市级财政,支出也由市级财政统一拨款,这样就不会再紧盯商业和旅游,有关部门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全岛的管理中。 经济链条斩断了,接下来才是职能部门的统一。 朱奖怀说,《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市政府应加强对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负责对鼓浪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统一管理。市政府应当确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职责,及其与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关系。“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这个机构要配备哪些职能部门。”朱奖怀说,这个管理机构要同时兼容多个部门,比如工商、公安、旅游、城管等等,然后再统筹考虑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 作为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朱奖怀从不认为鼓浪屿是一个简单的景区。“鼓浪屿是独特的,既是人文社区又是提供旅游观光的景区,这就更需要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既管景区又管社区事务。一方面调整好岛上的旅游功能,另一方面让鼓浪屿居民安居乐业。” 此外,对于岛上的管理者,应该接受居民和游客的监督,让居民和游客对管理者进行考核、打分。 林学钦(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退休副研究员) 建立行政和景区管理健全的管理机构 林学钦,老鼓浪屿人,说到岛上“二元体制”,他先说了一个故事。 “2011年6月,外国人Fito在游览鼓浪屿回国后,通过电邮给鼓浪屿留言,表达了他的看法。 “Fito在信中写道:鼓浪屿的魅力是它独特的生活方式,洋房、音乐只是这种生活方式的载体和表现。有点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是促成这种生活方式的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人——洋人和中国人、穷人和富人、本土人和外地人,联合营造了一百多年渐进而成。 “但近几十年,这里完全是破坏性的,起相反的作用。这几十年间的巨大变化,鼓浪屿独特生活方式的消失,几乎是不可逆转,这才是最令人遗憾乃至痛心之处。其实,老洋房倒了几幢、钢琴搬走几台,并非什么大事,只要这种生活方式还是鼓浪屿的基调,维系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和社会完整无缺,倒了的洋房会有人再建,搬走的钢琴会被大提琴或其它什么琴取代。 “恢复鼓浪屿的唯一途径是将它恢复成为一个自然的、活生生的生活社区。而旅游,特别是这种中国式的旅游,是对鼓浪屿的毁灭。” 这是林学钦说的一个真实故事,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鼓浪屿。 Fito不懂“二元体制”,但他说的巨大变化,正是有了“两个管家”后产生的。在林学钦看来,爆发点是从2003年厦门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开始的,那年鼓浪屿变身成为一个旅游景区。 林学钦搞水产研究,但他更爱鼓浪屿。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后来又回到岛上工作,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单位一同迁出鼓浪屿。 鼓浪屿的夜,安静、祥和。“我们搞研究的需要长时间的思考,晚上看书累了,我就去海滩走走。”林学钦说,但自从行政区划调整后,他只上过3次鼓浪屿。“都是为了工作去岛上调研,硬着头皮上去的……”“两个都管,但两个都没管好。”林学钦建议,无论是谁来管理鼓浪屿,可以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行政管理和景区管理功能健全的管理机构。旅游应该在行政统筹之下,行使权职,不要突出旅游。 一位市民眼中的鼓浪屿 鼓浪屿迷失的定位 有人建议,要把鼓浪屿建设为“公园岛”、“文化岛”、“休闲岛”。如果连同之前的“钢琴岛”、“音乐岛”、“浪漫岛”、“蜜月岛”以及“博物馆岛”、“使领馆岛”、“万国建筑博物馆岛”和“沙滩排球场”、“沙滩足球场”、“跑马场”……已经弄不清楚鼓浪屿上要建多少个“岛”、多少个“场”了。 鼓浪屿的定位,焦点在景区还是社区的问题上,这个问题这些年一直被拿来讨论。其实,这只是一个伪命题罢了,一个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是——自从2003年撤区,鼓浪屿便是景区与社区融杂在一起。这一点,从鼓浪屿既设立景区管委会又设立街道办事处看,显然有定论。但遗憾的是,在如何做好景区建设和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却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见,那么多个“岛”和“场”的建设,就是最好的例证。 正是因为没有定见,鼓浪屿变成一个功能无穷的试验品,什么“岛”什么“场”都可以拿来建一建,搞一搞,这样搞来搞去,最后被搞垮的一定是鼓浪屿。 因此,对鼓浪屿的讨论,不仅要考虑是景区还是社区的定位问题,还要更深层次地思考:鼓浪屿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如何在景区与社区共存的现实中更好地保护并传承。 这样的保护并传承,绝不是靠什么“岛”什么“场”的建设能达成的,它一定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既包括制度的设计,也包括管理者的人文修养。 今天,无数的游客迷失在鼓浪屿,那是鼓浪屿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么多年来,鼓浪屿始终迷失在所谓的定位上,那是保护并传承鼓浪屿的系统工程没有准确地规划。这样一个迷失的鼓浪屿,在让游客迷失的同时,也让它的人文历史底蕴,不断地流失。市民 何立 |
- 2013-10-29定位之争 这20年鼓浪屿从社区变成了景区
- 2013-10-28商业泛滥“侵蚀”鼓浪屿 市民呼吁降低商业浓度
- 2013-10-28鼓浪屿“伪小资”泛滥 市民呼吁降低商业浓度
- 2013-10-28商业泛滥“侵蚀”鼓浪屿 市民呼吁降低商业浓度
- 2013-10-28鼓浪屿"二元体制"剪不断理还乱 两个管家都没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