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鼓浪屿复办医院学校 恢复小岛社区元气
东南网10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往事无法再埋怨,小岛已多风雨。 20年前的一项控制鼓浪屿人口的政策,打破小岛“生态平衡”。时至今日的反思,大家都意识到,当初的这项政策过于仓促。“局面已经造成,再去埋怨这项政策已经无济于事,现如今最重要的,便是从反思中汲取教训,明白当下应该做什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慧炯直言,政府现在要做的,就是重点保护鼓浪屿的社区功能。 反思过去,是为了直面当下,以期许鼓浪屿的未来。 重点保护鼓浪屿的社区功能 王慧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对于鼓浪屿20年前的这项“人口减法”,王慧炯感到痛心。 虽然这项“人口减法”政策当时的出发点是好的,要调整鼓浪屿的业态,但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打破了小岛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如今无法挽回的局面。“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要先搞清楚对象是谁,定位是怎样的。”作为研究国家发展的专家,在王慧炯眼中,鼓浪屿是厦门的一个重点保护区域,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准它的定位,这样出台的政策才会有针对性,才会行之有效。 王慧炯直言,时至今日,再去埋怨这项政策已经无济于事了,现如今,政府要做的是重点保护鼓浪屿的社区功能。“社区与景区并存,这就是鼓浪屿,这是无法改变的。”王慧炯说,旅游业只是鼓浪屿极小的一部分,鼓浪屿的文化底蕴、鼓浪屿的老别墅才是鼓浪屿的根、鼓浪屿的魂。“只有敢于牺牲一部分经济收益,才有可能为鼓浪屿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归根结底,居民大量外迁还是因为鼓浪屿过度开发。”王慧炯建议,岛上除了政府部门外,还可以增设一些民间组织,由民间组织和部门共同制定一些管理鼓浪屿的条例。这些条例在开发商业的同时,也保护鼓浪屿的社区功能。 此外,他还建议,将一些有利于鼓浪屿定位的单位回迁。比如,有文化气息的钢琴会所。 把医院学校慢慢地“搬回来” 詹鄞鑫(上海华东师大教授、博导) 25年前的一项“人口减法”政策,似乎彻底地改变了鼓浪屿,给鼓浪屿带来严重“后遗症”。“‘人口减法’减走了学校、减走了医院,现在我们要把它们重新搬回来。”詹鄞鑫说。不过随后,他强调,是慢慢地重新搬回来。 詹鄞鑫说,之所以要慢慢来,是因为人口问题。由于居民大量外迁,学校复办必然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窗期,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重新把学校医院搬回来,已经迫不及待,不能再等了,但这个复办的过程,也急不得,注定是一个慢慢恢复的过程。”詹鄞鑫说。 但这样的阵痛是必须的,因为学校复办是为了岛上居民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为了鼓浪屿文化能传承得更久远。 目前,改变鼓浪屿人口现状最好、也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校没了,我们就想办法搬回来;医院不健全,我们就想办法扩建。“有书读,有病可医……这样的鼓浪屿,才适合生活。”在他看来,学校复办并不难。鼓浪屿上至高校,下至幼儿园,很多校舍仍然保留。搬回岛上,硬件和师资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生源。 兴办艺术机构吸纳“新鼓浪屿人” 李忆敏(厦门市人大代表) “人口减法”减走了居民,也引发了学校缩减,这是一连串的负面效应。 李忆敏给导报记者举了几个例子。 居民走了,生源锐减,2008年,鼓浪屿上的厦门二中高中部迁往五缘湾,只留下了初中部的7个班级;2009年,厦门演艺职业学院迁往翔安区,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校区迁往五缘湾;2010年,厦门工艺美院教学主体迁往集美区,只留下毕业班在鼓浪屿校区。 在李忆敏看来,曾经在鼓浪屿兴盛一时的各大艺术院校纷纷撤离,让鼓浪屿的文化内涵只剩下躯壳。“鼓浪屿的文化已被掏空,没有什么艺术氛围可言了,让鼓浪屿再回到过去,也已经不可能了。” 对于如何改变鼓浪屿的人口现状,他建议,要吸纳新鼓浪屿人,高素质的新鼓浪屿人。 这些人从哪里来?李忆敏举例说,可以大力兴办艺术机构,政府吸纳高端的艺术机构进驻鼓浪屿,哪怕是培训班,这样老师、学生多半会住在岛上。同时,政府也要完善岛上的居民配套设施。“当有足够多的艺术院校聚集时,文化氛围自然应运而生。文化人多了,岛上人口结构也会随之调整。”李忆敏说。 一位市民的来信 给鼓浪屿提三点建议 厦门申遗顾问何丙仲老先生曾说过:“鼓浪屿已苍然老态。”我认为,其实鼓浪屿根本已经“死去”。“反思鼓浪屿”虽有亡羊补牢之感,但作为媒体能起到呼吁社会、呼吁政府的功效,为你们喊“赞”! 说鼓浪屿已“死”,是因为它不再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了。所以,“反思鼓浪屿”值得称赞,它可以为厦门今后如何保护人文遗产起到警示作用。 尽管目前的鼓浪屿,在我心中已经“死去”,但是,这并不是说曾经的鼓浪屿就无法向世人展示。可以的。因为,鼓浪屿是世界的,厦门人有责任向世人展示曾经的鼓浪屿。 我有三点建议,为我们的鼓浪屿如何重塑献绵薄之力。 第一招:管委会不能只由政府负责,要和业委会共同民主管理。管委会是岛上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对岛上的公共设施、公共安全、公共事业等进行问责制度。同时,加大民生设施的完善与强化,鼓励和吸引老业主回迁和生活。 第二招:推行全国首个无导游旅游区政策。既然鼓浪屿逃不开商业市场的笼罩,干脆就直接面对,但不能主动迎合性地提供旅游设施,要大力减少旅游设施,如,电动旅游车就一定要取缔。推出全国第一个无导游旅游区。禁止导游上岛,相应地在每一幢建筑门前、道路路口增加些文字性的故事描述,让游客自己去品读、自己去识别。宣传鼓浪屿要首先宣传“无导游岛——让自己迷失鼓浪屿”。打赢“无导游”战役,鼓浪屿就有救了,同时这也是鼓浪屿创意营销的砝码。 第三招:争取获得全国首个能独立制定与行使“鼓浪屿旅游法”的旅游景区。效仿新加坡模式,如禁止口香糖、禁止抽烟饮酒、禁止携带餐食上岛等。独立行使对违规游客的处罚模式,同时对模范游客每月评选一次并给予重奖等。市民 崔俊岭 |
- 2013-10-2220年前控制鼓浪屿人口政策 打破小岛"生态平衡"
- 2013-10-22鼓浪屿三棵大榕树被砍烧 三个部门都说不管
- 2013-10-22鼓浪屿417岁老榕病了 树叶都掉光光
- 2013-10-22鼓浪屿古树约180棵 最老的榕树467岁
- 2013-10-22鼓浪屿好八连20岁了 好八连包子学生免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