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社会 > 正文

民办中学违规招小学生 还赖教育部门不给学籍

2013-08-19 07:50  作者: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蓝晓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违规

向科小学与玉秀中学签订“代管协议”,由玉秀中学负责招收小学生,学籍依旧挂靠向科小学,造成202名小学生无法获得学籍

自查

违规招生导致学生无学籍的民办学校,除思明区玉秀中学外,还有同安区两所未批办的民办学校——联友小学和博乐小学,涉及学生1158名

规范

市教育局要求:同安区和思明区教育局8月底妥善解决无学籍学生问题;各区加快建设一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提供足够的公办学位;各区教育局切实加强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范管理

厦门日报讯 6月份,思明区玉秀中学(民办)负责人荣某四处“喊冤”,称因为教育部门不作为,该校有202名小学生没有学籍,其中32名马上要“小升初”,学生家长意见很大。然而,经过调查,之所以出现学生无学籍问题,正是这所学校违规招生导致。

市纠风办指派市民评代表介入了解;市教育局敦促相关区教育局全面自查,制定解决办法。


起因

民办学校违规招生

导致学生无学籍

荣某的“喊冤”本身就有疑点:既然玉秀中学是一所中学,为什么会有小学生?如果是合法招生,学生为何没有学籍?

原来, 2009年夏天,另一家民办学校——向科小学因为场地租约到期没有续约,就租赁了玉秀中学的教学楼继续办学。2012年,向科小学与玉秀中学签订了“代管协议”,由玉秀中学全权负责管理、并招收小学生,但学籍依旧挂靠在向科小学。这样的“代管”违反相关办学规定,因为玉秀中学不具备招收小学生资质,因此,该校陆续招收的202名小学生都无法获得学籍。

鉴于玉秀中学有32名小学生面临“小升初”,思明区教育局申请市教育局批准后,让这些学生优先取得了学籍。

清查

三所学校违规招生

1158名学生无学籍

针对上述情况,市教育局组织了全面清查,发现目前我市存在违规招生、导致学生无法入学籍的民办学校,除了思明区玉秀中学外,还有同安区两所未经审批的民办学校——联友小学和博乐小学,涉及1-5年级学生1158名。这些没有学籍的学生,全部为非本市户籍学生,分别是,玉秀中学无学籍小学生170名、联友小学680名(其中有170名学籍在户籍地)、博乐小学308名(其中有154人学籍在户籍地)。

之所以有这么多生源进入违规办学的学校念书,是因为我市每年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需要接受义务教育,而且每年人数都有增长。尽管政府已新建扩建了一批公办学校,扩大了公办学校班级数和班生额,但公办学位仍相对不足,还有不少适龄随迁子女须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而且,这些随迁子女多数集中在城区,造成局部区域学位相当紧张,而外来务工人员又因路途远、民办学校能提供午休午餐等原因,不愿让随迁子女到周边公办村小就读。此外,一些家长工作流动性较大,对子女学籍要求不强,许多没有厦门学籍的学生都已自行流动离开。

措施

教育部门四项措施

加强监督管理

针对存在问题,市教育局协调相关区教育局,制定了四项措施。

首先,市教育局要求同安区教育局和思明区教育局在8月底妥善解决好这些无学籍学生问题。同安区教育局已制定整改措施,准备依法取缔非法办学的学校,将其原有学生进行合理分流,并落实学籍。思明区教育局近期将采取措施解决玉秀中学的170名无学籍学生问题。下一步,各区教育局将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管理,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每年的招生计划要报经教育主管部门核定,在校门口的校务公开栏及时公布。同时,为学生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学籍档案,做好电子学籍日常管理,及时处理学生异动审核,做到学籍系统学生数和实际在校生数一致。

其次,市教育局将建立考核机制,要求各区加快建设一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提供足够的公办学位,落实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工作原则,力争到2015年随迁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比例达到90%。

此外,市教育局要求各区教育局切实加强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规范管理,建立规范管理年检制和公告制,定期对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向社会公布,引导随迁子女选择合格、安全的民办学校就读,并作为财政补助、奖惩、评先评优等工作的依据。对评估得分较低的,指定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监管;对办学条件较好的,积极推行委托管理,让就读民办学校的随迁子女也能享受到与公办学校办学水平接近的义务教育。

市民评代表 许荣栋

本报记者 黄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