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2千野导"转型"成"黑商中介" 行骗套路曝光
【暗访】 中年女野导 一路鼓动游客掏钱 当天上午,记者一身游客打扮,来到鼓浪屿。快到龙头路口时,一名身着便装、头戴帽子的中年妇女快步走向记者。“海底世界门票打折了,跟着我走,便宜。”这名中年妇女一边操着安徽口音“诱惑”着记者,一边亮了亮手里的旅游景点门票价目表,向记者介绍道:“20块钱导游费,我可以带你们去景点,门票都有打折。” 记者向她表明只想逛旅游景点,不去商店,她干脆地答应了。 【幕后】 盘根错节 已成势力 “现在还谈野导,过时了。”经过两个月来的“摸底调查”,市政府驻鼓浪屿协同管理联合执法综合整治小组(下简称整治小组)负责人对记者发出如此感慨。 连日来,记者从整治小组和鼓浪屿旅游质监所都听说了这样的情况:近几个月来,像过去那样主要以导游为营生的野导迅速减少,如今游荡在码头广场、像野导那样碰到游客便上前搭话的,基本都是由野导原班人马转型而来的“中介”。 早在两个月前,野导的“转型”就已被察觉。在整治小组今年5月10日出台的工作专报中,就分析了鼓浪屿乱象之一——“商家乱”所派生出的六大问题,其中“压轴”的一条就是:“黑色商业利益链条越长越粗、越伸越广,许多商家背后都有合作的拉客团队,这些团队站到台前就是野导,回到幕后就是向商家收取‘人头费’的既得利益者”。 随着转型持续,近来,整治小组和鼓浪屿管委会也用一个新名词,给这些转型后的“野导”下了定义:“黑商中介”。 整治小组负责人透露,“黑商中介”人数变化大,可能早上干“黑商中介”,下午就去摆地摊,晚上再到某家餐馆当小工。据统计,从事过“黑商中介”的估计有2000多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前野导的原班人马,这也意味着里面可能有地域帮派势力的存在。该负责人说:“‘黑商中介’和商家盘根错节、利益深远,确实已成势力,且是对岛上‘商家乱’整治危害最大的一股势力。” 鼓浪屿上的“黑商中介”是如何孕育生长的?相关主管部门要怎么整治?本报将继续关注。 |
- 2013-07-12鼓浪屿 野导
- 2013-07-09无线导游能否赶走"野导"?或采用租金+押金方式收费
- 2013-07-05厦门政府部门:整治"野导"应分清权责建立共管机制
- 2013-07-04“野导”挥拳 挨揍的何止游客
- 2013-07-04鼓浪屿"野导"打伤游客 厦门市民呼吁政府好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