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写"呵呵"引来一片"呵呵呵" 网友大呼神奇
论文写“呵呵”网上褒贬不一 这几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12届毕业生汪奎的硕士学位论文《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突然在网上蹿红。一个网上堪称“用烂了”的词汇,居然成了一篇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让网友大呼神奇。 作者在论文摘要中叙述了“呵呵”两个字为何能撑起一篇硕士论文的原因:“呵呵”这类词在网络即时会话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功能,还可以实现相应的言语行为。“对汉语日常口语语篇研究以及网络状态下自然语篇变异研究的推进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不过,这篇论文引发热议,有网友冷嘲热讽道:能把“呵呵”两个字写出一篇硕士论文的一定是强者啊!还有网友认为,研究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词汇,“真是白交三年研究生学费”。 厦大教授力挺研究网络新词 其实,论文研究“呵呵”还不止这一例。网络搜索显示,2011年,厦门大学中文系一位名叫卜源的硕士研究生和该系苏新春教授同样发表过一篇题为《网络聊天中的拟声应答词以“呵呵”为例》的论文。 现任厦大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的苏新春昨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证实了此事。他说,卜源当初是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这篇论文是小论文,不到一万字。 这篇论文的发表还历经一个小波折,学术杂志的编辑对以“呵呵”展开研究,心里也没底,还专门征求苏新春的意见。 苏新春说,在语言学中,这类论文题目是很正常的——一个语言现象的流传背后都有原因可解释,语言学就是用以描述、解释语言现象。 他说,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网络会话语言进行具体、动态的探讨研究,有助于对话语含义的深层研究,对揭示诸如“呵呵”这类应答词语的普遍规律也具有重大意义,最终才能真正融入当今网络社会,培养在虚拟世界中的语用能力,从而应对社会的发展需求。 苏新春说,不止“呵呵”,这几年一些流行的语言都成为研究热点,譬如说,有人专门从不同角度来研究“被代表”“被捐款”等“被”现象。 有消息说,国内研究“嘛”、“呵呵”和“你看”,国外研究“you know(你知道的)”、“well(好吧)”和“I mean(我意思是)”的大有人在。 |
- 2011-02-05台屿农家图书馆办迎春游园会 九百多老人乐呵呵
- 2010-11-09网友总结通过网聊习惯读懂人心 “呵呵”显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