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钟榕华/文 黄少毅 沈威/图)上万人受灾、近千辆车辆泡水、大批厂房和店面被淹,还有5人因此死亡……5月16日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给厦门造成了惨痛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少部分商家和市民可以获得保险赔偿外,大多数企业和市民由于缺乏防灾减损、转嫁风险的意识,损失只能自己默默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5·16”特大暴雨已渐渐远去,但厦门今年才刚刚进入雨季,台风还没有来,防汛备汛工作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市民和企业又该如何未雨绸缪,提前为自己准备好保护伞呢?为此,导报记者请教了专业人士,对企业财产和家庭财产的防灾减损、投保、理赔进行了一番解读。
遗憾
众多厂房店面被淹报险的商家却没多少
邱小姐是何厝村一家婚纱服饰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在“5·16”特大暴雨中,该企业一楼厂房全部被淹,大量设备和存货严重受损。让邱小姐感到幸运的是,还好该企业投保了财产险,日前获得了平安产险30万元的预赔。
但并非所有受灾企业都这么幸运。导报记者昨从厦门保监局获悉,5·16暴雨后,厦门全市保险报案945起,估损金额65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车险报案就占了876起,估损5000万元,相比之下,非车险报案只有69起,估损金额1500万元。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商家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了。仅以这次暴雨的重灾区———明发国际新城小区为例,除了上百辆车“泡水”外,该小区负一楼就有约百家店面被淹,经营者损失惨重。
“令人遗憾的是,相对汽车保险保障来说,企业和家庭对财产风险的防范、保障意识还不浓。”人保财险厦门分公司人士告诉导报记者,其实,厦门一家保险公司曾针对沿街店铺推出小型商业综合保险,保费低廉,然而投保的店家却不多,此次暴雨也没有接到报案。
“企财险主要集中在生产型企业,商业型企业较少,而这次受淹的很多是商业企业。”产险业资深人士黄小可说,在商业企业中,大商场的投保率较高,而个体店几乎都不保,只有部分管理规范的连锁店会投保;若是按企业规模来看,同样是大型企业一般会保,小微企业投保率低下。
为什么企财险不受小企业待见?富邦财险一位人士分析,除了保险意识淡薄之外,还与小微企业自身财力有关,有的企业主会觉得保险费用是一项额外的支出,没必要多此一举。此外,保险公司在推广策略上,也倾向于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的保费高、对其销售成本较低,而对小微企业,保险业务员却接触得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