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荣获"十大自主创新城市"和"十大低碳城市"两项殊荣
厦门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实现低能耗、少污染基础上的高速发展。(本报记者 郑晓东 摄) 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李长春作出批示,刘云山发来贺信,刘延东出席并讲话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孙俪萍)12月28日,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经国家权威机构评定,在会上,厦门被授予“中国十大自主创新城市”和“中国十大低碳城市”荣誉称号,是惟一同时获得两项殊荣的城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年会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参加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据悉,“中国自主创新年会”是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举办的,从200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 此次会上,深圳、广州、苏州、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哈尔滨、昆明同时被授予“中国十大自主创新城市”;大连、三亚、贵阳、杭州、南昌、无锡、南宁、保定、长春同时被授予“中国十大低碳城市”。 【解读】 上百数据“硬碰硬” 脱颖而出靠实力 厦门为何能独获两项殊荣?本报特邀厦门科技局局长李伟华对此进行解读。 李伟华表示,这两项荣誉含金量相当高,由国家权威部门、权威媒体、高等院校共同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全面性、权威性、创新性和实效性。上百项数据都是“硬碰硬”,厦门能在全国城市中脱颖而出,很不容易。 李伟华说,自主创新是强调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低碳是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消耗资源的适配性,这两项殊荣是对我市多年来坚持可持续发展,经济产业发展与科技推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肯定。厦门在“不知不觉”中独获双奖,源自于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先知先觉”的超前部署,润物细无声,创新抢先机,自觉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这进一步坚定了我市坚持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生产集约减排和生活低碳节能相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荣誉代表过去,借鉴发现差距,也意味着厦门在以后的发展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资源约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科技支撑、自主创新、引领未来的重任将推动厦门产业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本报记者 孙俪萍 【声音】 副市长李栋梁: 创新发展,城市更具活力 在获得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的科技创新型城市后,我市又被授予两项全国性重大殊荣,这是对我们过去坚持科教兴市、坚持科学发展的充分肯定,也对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自主创新是厦门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低碳发展是厦门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市正在落实市委决策打造“创新厦门”,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2011年665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750亿元,工业企业能耗低于全国一半水平。作为唯一荣获两项重大殊荣的城市,既深感光荣,又倍感压力。我市要虚心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继续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高新化。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高新以及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视听通讯、钨材料、软件、半导体照明、电力电器五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以及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前瞻布局和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先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李栋梁说,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强大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提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泉源,让科技创新切实担负起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光荣使命。我们将再接再厉,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4%,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5%,率先跨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为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功到自然成 而立之年喜事多。在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之际,北京又传来喜讯,厦门被评为“中国十大自主创新城市”和“中国十大低碳城市”,是惟一同时获得两项殊荣的城市。这是我市继被评为“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排名第一”、“2011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第一”和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之后,又获得的含金量很高的荣誉称号。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厦门密集获得这么多项殊荣,由此形成的荣誉“叠加”效应,聚焦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人们不禁要问:荣誉何以如此青睐厦门? 答案,其实很简单。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功到自然成”。特区建设30年来,厦门苦练内功,坚持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路。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经济建设与民生保障相协调,城市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精彩迭出,亮点纷呈。接二连三获取殊荣,是厦门苦练内功结出的硕果,是厦门真抓实干的集中展现。 佳绩面前从容淡定,成功面前不骄不躁。获取殊荣,摘得桂冠,是赞誉,是激励,但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厦门经济特区,更多地为厦门人民谋幸福。当前,全市上下正掀起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贺信和贺国强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始终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沿。 ●本报评论员
|
- 2011-12-30《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
- 2011-12-29厦门两人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中国足球无人获奖
- 2011-12-29万翔冷链物流中心在厦门隆重奠基
- 2011-12-29厦门大学获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 2011-12-29厦门公交900路昨天开通 923路优化调整
- 2011-12-29厦门暂未发现"涉毒"乳制品 消费者抵制长富蒙牛
- 2011-12-29教育医疗交通从业者做客东南网 谈厦门30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