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深圳特区报》报道。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说,今后五年厦门要突出四大战略重点。一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新跨越这一“战略主题”,实现结构更优化、实力更强大、发展更均衡、人民更幸福;二要积极履行当好排头兵这一“战略使命”,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和平统一的排头兵;三要全面落实一体化、同城化这一“战略思路”,提升本岛、跨岛发展,人文一体、协同发展,实现岛内外一体化,真正建成全域特区,进而带动厦漳泉三地同城化;四要奋力实现“五个厦门”这一“战略目标”,全力打造创新厦门、宜居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和幸福厦门。创新是前提,给市民带来幸福是落脚点。
今年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日前向参加“党报总编看特区”大型采访活动的总编们介绍了厦门特区的发展战略,并接受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南京日报、杭州日报、宁波日报等的采访。
《厦门日报》12月1日2版、3版转载《深圳特区报》报道。
于伟国说,在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党报总编们率记者前来厦门进行深度采访和交流,对促进厦门增创特区新优势、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来自各地的媒体朋友认识厦门,传播厦门,经常聚会厦门。
厦门经济特区是全国首批四大特区之一,1981年10月破土动工,在湖里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行先试,为改革开放做出突出的贡献。2010年8月,厦门经济特区扩容至全市。
于伟国说,今后五年厦门要突出四大战略重点。一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新跨越这一“战略主题”,实现结构更优化、实力更强大、发展更均衡、人民更幸福;二要积极履行当好排头兵这一“战略使命”,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和平统一的排头兵;三要全面落实一体化、同城化这一“战略思路”,提升本岛、跨岛发展,人文一体、协同发展,实现岛内外一体化,真正建成全域特区,进而带动厦漳泉三地同城化;四要奋力实现“五个厦门”这一“战略目标”,全力打造创新厦门、宜居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和幸福厦门。创新是前提,给市民带来幸福是落脚点。
经过几年来的开发建设,厦门东部日渐繁华。 (本报记者 粱伟 摄)
先行先试铸就城市之美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说,厦门在过去30年中最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先行先试”,在体制、机制上都进行了大胆创新,有许许多多的“第一”。
厦门的美,像世界上所有的宜居城市一样,最终是靠经济实力铸就的。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在接受党报记者采访时说,厦门在过去30年中最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先行先试”,在体制、机制上都进行了大胆创新,有许许多多的“第一”。利用科威特政府贷款2100万美元修建高崎国际机场,创了国内举外债搞基础建设的先例;在国内第一个自筹资金,建立了地方航空公司———“厦航”;通过发行国债,建成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厦门大桥;成立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对特区来说,‘先行先试’是厦门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他说。
30年来,全市GDP从1981年的7.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60亿元,年均递增17.4%。去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3万元,年均递增15.2%;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年均递增13.4%。工业上每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569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4%,实现“低投入、低能耗、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
厦门的气息是“和美”
“四个协调”调出了厦门的和美气息:步行500米就有绿地,步行15分钟就可到公园;城市森林覆盖率近50%,人均绿地近30平方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5%。在厦门岛,你看不到吞云吐雾的烟囱。
“海上花园”的涵义并不仅限于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厦门人身上自然流露的园丁气质。文化学者易中天先生说,厦门人的性格,比较温和;厦门人的作风,比较文明;厦门的人际关系,比较和睦。“良好的市民素质的养成与和谐的城市氛围的营造,在厦门已经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无须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运行。”因此,厦门最耐品的就是“和谐”。
而于伟国则用“四个协调”,道出了为什么厦门经济特区没有因为追求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的根本原因。他说,厦门之所以能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等一系列桂冠,原因在于厦门在特区建设中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相协调,同步提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这“四个协调”,调出的是厦门的和美气息———有特区之功而隐特区之形。整个城市,更像一个大花园,环境可以和欧美城市媲美:步行500米就有绿地,步行15分钟就可到公园;城市森林覆盖率近50%,人均绿地近30平方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5%,污水集中处理率91.2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在厦门岛,你看不到吞云吐雾的烟囱,走几天路不用擦皮鞋。
(原载10月23日,11月28日、29日、30日《深圳特区报》,本报有删节)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寅 陈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