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仅八市保有闽南古早风格 生意仍繁荣最值得珍惜
厦门网-厦门晚报讯 (记者 王东城 苏奇)第八市场的问题引起了广大读者的重视,也有不少读者好奇:只听说有八市、二市,怎么你们的报道还提到过“九市”?厦门到底有几个市场? 昨日,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彭一万将厦门菜市场的变迁梳理了一遍。他说,厦门原来从一市到九市都有,到现在就二市、四市、八市等为数不多的市场还保持繁荣,而这几个市场中,只有八市还保有闽南古早风格,因此,最值得珍惜。 曾是水运货物集散地 说到第八市场,彭一万浓墨重彩地介绍说,第八菜市场建于1933年,位于营平路与古营路之间。营平路连着开平路和开禾路,这里过去有典宝路头、洪本部路头、打铁路头、得胜路头等,“路头”是闽南人早时对“码头”的称呼。这些路头是厦门水运货物的集散地;古营路一带过去称“鱼仔市”,是鱼类水产集市之地。这为后来建设菜市场奠定了基础。 过去的第八菜市场是室内店面市场,原来设了20多个蔬菜、水果、水产、肉类摊位,占地四五百平方米。随着人口增加,生活需要,后来菜市场延伸到开平路一带,摊位增加到60多个。1981年,这个菜市场扩建为1720平方米,属于露天钢架结构临时搭盖,称为“营平路农贸市场”。后来,换上了蓝白相间的塔形新顶盖,市场中央有八角楼。 300年前是郑成功营盘所在 由于市场紧邻鹭江道码头,讨小海的渔民一上岸就把鱼虾集中在这里销售,所以,市场内的水产品几乎占一半以上,大都鲜活便宜,品种多样,能赶时令,比其他市场略占优势。厦门市不少市民常常赶去采购,使第八菜市场成为大市场,日交易量甚大。 第八菜市场的名气除了“鱼仔市”外,更因附近是300多年前郑成功营盘所在地,所以路名为“古营路”、“营平路”,洪本部街也因郑成功部将洪旭兵部衙门遗址而得名。郑成功据厦期间,这一带是郑氏的军事区。这里附近还有1920年建的厦门第一条马路——开元路以及宫庙、基督教堂等,这与厦门港的兴起、对台和对南洋的交往都有密切关系。在第八菜市场开业之后,附近鹭江道、开元路一带,旅馆、客栈林立,营业兴旺。 在整个闽南都有重要地位 “台湾有夜市,厦门有闻名的早市——八市。”一位在八市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厦门人说,八市一直是厦门人的“海鲜仓库”,只要季节对,想吃的海货在这里都能淘得到。以至于不少外地游客甚至专门到这里逛早市,感受正港的老厦门味道。 厦门文史专家、原厦门博物馆馆长龚洁介绍说,八市所在的市场从清朝乾隆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改革开放后,随着第一码头开始供军事和旅游使用,不少原来在码头上摆卖的摊贩也逐渐转移到八市,从那时起,八市变得更加热闹和繁华。 在厦门乃至整个闽南地区,八市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八市的文化底蕴丰厚,有闽南特色建筑骑楼,也有一些异国风情的宗教建筑,体现了厦门作为近代开埠之地的东西文化交融。 厦门的现代菜市场,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编列序号的9个菜市场,不少是在海边、溪边原有码头、集市的基础上建起来的。 第一菜市场:建于1928年,是厦门最早建的现代菜市场,位于中山路、古城东路交界处。原有44间店面,后来陆续改作居民住宅。现在只好占路为市,改成“古城东路闽台食品街”。 第二菜市场:建于1931年,原在美仁宫,现移至溪岸路、第二市场路与厦禾路之间。改革开放后,建了一座18层高楼,楼下有3000多平方米的室内菜市场。 第三菜市场:建于1931年,位于厦港碧山路,横介于思明南路与民族路之间。原先有不少渔民摆卖海鲜,随着渔民减少,市场也逐渐萎缩。 第四菜市场:建于1931年 ,横介于思明北路和开元路之间,至1978年,菜市场移至角尾路,另又在开元路北段占路为市,长约150米。 第五菜市场:建于1930年 ,位于思明南路横巷妙香路南段,现在大多改为居民楼。 第六菜市场:建于1932年,位于泰山路。这里靠近中山路,居民购买食品可兼购买百货、品尝小吃。 第七菜市场:建于1932年,位于思明东路与大同路之间的“关仔内”。这个市场人流量很大,来自附近地区的个体户很多。 第九菜市场:建于1933年,位于定安路口、二舍庙巷东侧。现在,位于思明南路旁的新市场大楼启用后,各种货物齐备,加上对面的中华城,使这里俨然成为厦门市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 |
- 2011-12-20八市买海鲜:当挨宰已成习惯
- 2011-12-19八市买海鲜短斤少两成惯例 市民挨宰已成习惯
- 2011-07-22八市惊现"美人鱼"引路人围观 微博图片被转数百次
- 2010-08-08琼南八市县就业信息联动
- 2009-12-24八市鱼店上市巨型石斑鱼 高度超过姚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