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市委书记持续推动 厦门"三连冠"只是文明加油站
“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重中之重,推动文明创建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连续两届以优异成绩摘取 ‘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在多个场合,于伟国坦言,冲刺“三连冠”,压力很大,但厦门冲刺“第一”的目标从未改变。 这场 “文明战役”,是名副其实的 “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指挥部正副总指挥。五套班子领导担任创建工作指挥部8个工作组、6个专项整治组,组长均由市领导担任。 导报梳理相关的公开报道显示,以今年7月为节点,在过去的两年里,市委常委会经常性地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两年来专题研究创建文明城市工作9次;2009年以来,厦门先后5次召开全市动员大会,每次必定的目标即冲刺“三连冠”。 一位市领导在一次创建调研现场以 “我也是紧绷着一根弦”来提醒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确保创建工作不留死角。 有一段时间,海沧区委书记、代区长等区主要领导,午饭后不是“午休”,而是带队去一线检查、“督工”绿化提升。 “不论是市领导,还是普通公务员,大家都领到了具体任务,然后‘守土有责’。”一位机关公务员对记者表示,繁琐的创建工作被一级一级、一环一环地分解到具体人,谁怠慢了,谁就有可能拖后腿。 百万市民的文明自觉 “自豪,大家的努力!” 在获悉厦门成功 “三连冠”后,交警灌口中队中队长陈清洲对记者这样说。“厦门人”高度的城市认同感、归属感,这座城市里的人身上的一种文明自觉、一份文明自信,这都成为厦门文明创建的制胜法宝。 这让于伟国感同身受,“厦门老百姓非常热爱自己的城市,从骨子里爱。厦门人有一个特点,他们对内部对家里的事,经常揭短,经常提改进意见,对工作上的差距毫不客气地提出。但出了门,他们都说厦门好。如果你说厦门不好,他会不高兴。群众对厦门市政府是很较真的。他们的较真,缘于对城市的热爱。他们对厦门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 市民至今依然可以说出厦门的一些不好,但在文明创建进程中,“一齐用力”的细节体现无遗。 市民高金聪,坚持10多年在金尚小学马路口,义务护送学生过马路;赵亚娟和她的义务理发队,坚持为社区“空巢老人”义务理发;被称为“城市啄木鸟”的厦门大学退休教授胡南桦先生,经常骑着自行车溜达,一发现市容市貌问题,立即记下并向有关单位跟踪落实…… 游客来到厦门,你或者他,一个微笑着的神情让外来者立即忘了“客人”的身份。从广州到厦门游玩的曾焕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去年国庆,他到厦门鼓浪屿游玩,忽然听到一声惊呼:“有人晕倒了!”只见在场厦门市民立刻行动起来,几位热心人抬起晕倒在地的中年妇女向屋外走去,有人掏出手机拨打120。 |
- 2011-12-21厦门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特区30周年再添厚礼
- 2011-12-21福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 2011-12-21厦第三次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 2011-12-21“全国文明城市”牌匾昨抵榕
- 2011-12-21于伟国畅谈厦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背后故事
- 2011-12-21厦门再获"全国文明城市" 志愿者行动感动市民和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