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保:老有所养在厦门率先实现
经办 从单兵作战走向五险合一 我市原来的经办机构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所属系统分别经办,分别制定政策和缴费标准,存在着业务政策不一、经办多门、基金管理分散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适应特区发展的需要,我市不断完善经办管理体制,于2003年7月在省内率先完成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五险合一”的管理服务模式目前在全国也为数不多,它极大地方便了参保单位、参保人员,有效实现社会保险信息、资源共享,降低管理成本,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效率和业务管理能力。 2002年底,市社保中心成为负责统一经办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五险合一”的业务经办机构,形成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制定社会保险政策,社保中心统一业务经办的社会保险统一管理模式,消除了以往的政出多门,多头经办的弊端。 2001年社保费开始委托地税代征,2004年5月,社会保险费征缴业务全责移交地税部门,2008年原卫生部门经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移交社保部门经办,并正式转变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形成了社保负责待遇审核发放、地税负责征缴、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监督管理的新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营。 通过“五险合一”业务经办平台,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积极推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金保工程”建设,开发了“五险合一”的厦门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连接着全市各区级社保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劳动保障工作站等,成为厦门市重要的信息平台。厦门市“金保工程”建设得到了原国家劳动保障部的表彰,获得了厦门市科技进步奖。 服务 从中心城区延伸至社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项基本公共服务指标居全国前列,为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市社保服务正向社区延伸。依托“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我市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四级业务平台,大大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办理各项社保业务。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登记参保、变更信息、政策咨询以及医疗保险困难人员补助申请等服务,通过镇街、村居这个基本业务平台就可以办理,极大方便了群众。 定点医疗机构不断向社区延伸,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被纳入医保定点;为方便参保大学生刷卡就医,将条件成熟的厦门大学漳州校区、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等三所高校医务室纳入定点医疗服务范围;长庚医院成为海西第一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台资医疗机构。目前我市共有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167家,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379家。 社会保障卡服务拓展到多个公共领域。1997年7月1日原有医保IC卡正式投入运行,之后不断完善,2005年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保障卡的发行,累计发卡总量已经超过1000万张。市民持卡可以办理挂号就诊、查询健康档案、三级医院预约挂号、图书馆借书、公积金查询等多项公共服务业务。 与此同时,我市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建立自助服务终端,使市民可以自助打印社保参保证明、社保参保缴费凭证及年度对账单等;开通“厦门市社会保障卡信息网”,可查询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待遇支付等信息;开通12333热线,年咨询量接近200万个;采用邮寄方式将每一年度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对账单直接送上门,极大地方便参保人。 |
- 2011-12-05老阿婆遭抢受重伤住院 被告知医保报销要等一年
- 2011-07-22厦门属乙肝高流行区 多个乙肝抗病毒药物纳入医保
- 2011-07-20本月起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期间可享受医保待遇
- 2011-08-11医保卡挂号得交20元被指乱收费 医院称系便民举措
- 2011-11-13农民看病须刷医保卡才能报销 取消先垫付现金再报销模式
- 2011-12-21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在医保领域闯出"厦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