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每寸土地都有“美丽标准” 考评机制开市容管理先河
难听称号“逼”出考评机制 厦门市市容管理考评委员会的前身是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考评委员会。1990年第一次全国城市卫生(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大检查中,厦门名列倒数第四名,被人们戏称为“美丽的脏厦门”,全市人民为之震惊。199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领导和全市人民振奋精神,狠抓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治理,但在第二次创卫的大检查中,成绩仍不理想,只得了第十七名,名次位列中游。 突击整治,解决不了复杂的现实和薄弱的管理之间的矛盾,市容管理摆脱不了治而复乱、乱而复治的怪圈,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和特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够为特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的制度和机构。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考评委员会应运而生。 1994年3月10日,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考评委员会成立,由当时的市公用事业局、市建委、市文明办、市工商局、市爱卫办、市城监支队、市土房局等单位或部门的分管领导组成,下设考评办为临时执行机构。考评办以检查考评为主要手段,以市民满意为目标,治理城市环境脏乱,认真履行市政府赋予的考评、指导、检查、监督和宣传的职责。 1995年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厦门市总成绩名列第一。1996年获得“国家卫生城市”殊荣。 市容管理“有制度有队伍有力度” 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后,市容管理考评机制不断完善:考评范围由岛内扩大到岛外,由陆地扩大到海域;考评内容由常规项目拓展到专项整治考评和对群众举报的重点热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考评;考评方法和监督管理措施不断完善,做到明查考评与暗访考评相结合,考评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奖优与罚差相结合。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实现了从突击活动型向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 2003年1月24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将市容环境卫生考评委员会更名为“厦门市市容管理考评委员会”。市市容管理考评委对各辖区、各单位的市容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监督、抽查与考评,发现问题及时和有关单位取得联系,同时向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反馈,谋求尽快解决。他们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每年有针对性地做一些专题调查;市市容管理考评委特邀考评团的老领导、老专家参与市容考评,对市容管理每个月的考评成绩、综述认真进行审议,并及时反映当前市容管理的看法和意见。 有制度、有队伍、有力度,是厦门人对市容管理考评的评价。规范完整的20多项考评标准,让厦门每一寸土地都有了“美丽标准”。达不到70分的区和有关责任单位评定为不合格,90分以上的为优秀,年终予以表彰奖励。专职的市容考评人员,负责任地履行职责,不辞辛苦地在大街小巷和农村奔走,10多年的明察暗访、督促检查,推动存在问题的整改,带来了厦门市容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的局面。 在市容管理分数占较高比例的有关城市建设的各项荣誉竞争中,厦门市都凭借着稳定、整洁、优美、有序的市容环境质量,先后赢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奖”、“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桂冠。 |
- 2011-12-05厦门特区30周年:国际赛事汇聚世界目光
- 2011-12-01厦门特区30周年:环东海域整治再造一个厦门岛
- 2011-11-27厦门特区30周年:从“厦门制造”到“厦门创造”
- 2011-11-22厦门特区30周年:厦门会展业让全球客商不见不散
- 2011-11-21厦门特区30周年:两岸金融中心让资本也"直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