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厦门特区建设30年 旅游业占GDP比重超过9%

xm.fjsen.com 2011-12-11 17:11   来源:厦门日报    我来说两句

【核心提示】

30年不懈努力,30年跨越发展。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来,厦门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发展历程。1981年-1990年的十年间,厦门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创汇6亿多元,而仅2010年一年,厦门接待游客数就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创汇就突破10亿美元。目前,厦门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超过9%,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厦门旅游人气指数和游客满意度始终名列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前列,今年第三季度厦门游客满意度更是跻身前三甲,位列全国50个重点城市第二位。

厦门美景醉游人。

 

外国游客喜游鼓浪屿。

30年发展成就斐然

特区建设30年,也是厦门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30年。而厦门旅游的定位、思路、模式,也在这30年中不断地被更新。厦门旅游业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和跨越发展三个阶段,从小行业拓展到大产业,从专业经济产业转变为综合性产业,从接待事业迈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厦门旅游业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式的辉煌成就。
  上世纪80年代,旅游业是重要的创汇产业,发展旅游业的重点是尽快补充外汇短缺;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后,旅游业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旅游业逐渐转变为拉动消费和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产业,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我市《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的出台,旅游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进一步成为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复合型产业。

我市开放居民赴台个人游启动仪式。

2010年我市游客

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

30年来,我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981年-1990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93.98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200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93.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亿多元,旅游创汇6亿多元。1991年-2000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956.4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4603.88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352.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8.62亿多元,旅游创汇17.94亿美元,厦门入境游客数和旅游创汇连续7年在全国旅游城市中位居前十名。2001年-2010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8589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7600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9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98亿元,旅游创汇58.81亿美元,厦门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的跨越发展局面。2010年我市接待游客数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创汇突破10亿美元,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在全省稳居第一,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位,在全国28个重点旅游城市中排名第8位。目前,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超过9%,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市旅游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11年11月,我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单位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水乡渔村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拥有星级饭店69家,其中五星级11家,四星级23家,三星级27家,二星级8家;旅行社182家,其中出境社(含赴金马澎旅游组团社)19家,赴台游组团社4家。

推进厦台旅游产业合作

打造海峡旅游品牌

厦门着力于对台旅游先行先试上求得创新突破,在打造海峡旅游品牌上率先发力。自2001年开通厦金直航与2004年后陆续开放赴金澎、赴台湾本岛旅游以来,立足对台“五缘”优势,积极争取对台旅游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完善厦台旅游交通网络,稳步推进厦台旅游产业合作,全力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对台旅游呈现出崭新局面。截至2011年10月,我市接待台湾入境过夜游客总计303.19万人次,其中2010年我市接待台湾游客87.9万人次,在全国28个主要旅游城市中排名第一;经厦赴台湾旅游42.87万人次,其中2010年经厦赴台湾旅游16.53万人次,在赴台游大陆口岸中名列第一位。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厦门的城市知名度也在持续提高。在获得以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为特色的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基础上,厦门先后荣膺国家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和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厦门作为全国热点口岸城市和对台先行先试前沿平台有口皆碑,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网历年统计数据显示,厦门旅游人气指数和游客满意度始终名列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前列。今年第三季度厦门游客满意度更是跻身前三甲,位列全国50个重点城市第二位。

30年深耕产业发展

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厦门旅游业立足特区实际,瞄准海西、全国乃至世界旅游业发展目标,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海岛型城市旅游发展道路。

围绕建设旅游大市目标,厦门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旅游工作,先后提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把厦门市建设成为亚太地区著名的国际性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把厦门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对台口岸城市”和“把厦门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等工作目标,先后成立了厦门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厦门市假日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出台了《厦门市旅游管理条例》、《厦门市旅游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工作要求,把旅游业确定为我市七大重点产业之一、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大旅游。厦门探索走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主体、企业运作”的发展道路。各时期政府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实现途径,经由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和市假日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落实,努力形成“全市一盘棋、同促大旅游”的协调发展格局。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推进十个高星级酒店、十个新景区景点、十条旅游特色商业街和十个展览场馆等“四个十”工程。同时,加快推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重宏观轻微观、重经济手段轻行政手段,落实政企分离,做大做强旅游市场主体,坚持重大项目市场化运作,培育出厦门旅游集团、建发旅游集团、夏商旅游集团、海沧旅游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厦门航空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厦门佰翔酒店集团等若干龙头旅游企业,以及厦门建发国旅、厦门旅游集团国旅和厦门春辉国旅三家全国百强旅行社。

坚持围绕特区建设大局,综合发挥产业功能。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服从和服务于特区建设的政经大局和民生大局,围绕不同时期特区发展的重点工作,华侨返乡创业、开放港澳台胞探亲、开放境外旅游、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旅游业的功能不断拓展,从接待事业到创汇大户再到综合发挥社会功能。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和升级,旅游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

坚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旅游发展强大动力。厦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要求旅游业不断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同时也为这种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特区30年的建设发展,我市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行业自发经营到政府主导发展,从行业管理到产业推动,旅游企业从以国有体制为主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旅游协会从附属地位到自主发挥行业管理职能。正是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保证了我市旅游产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深挖海洋旅游资源 构建滨海休闲旅游带

坚持突出海洋对台特色,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厦门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和因台而设的经济特区,海上花园品位独特,对台区位优势明显。30年来我市旅游业围绕发挥海洋与对台特色,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打响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海峡旅游三大品牌,一方面做足做好海洋文章,深入挖掘海洋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滨海休闲旅游、“三船”高端旅游,努力构建“蓝色”滨海休闲旅游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开通厦金直航、赴台游等有利条件,积极争取赴台游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完善厦台旅游交通网络,稳步推进厦台旅游产业合作,全力打造海峡旅游品牌。

坚持市场导向宣传促销,树立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旅游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宣传推广产品。在市场开发工作中注重协调配合,尤其在海外市场营销中,优化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广厦门旅游整体形象和产品;采取政府和企业紧密结合,由政府进行形象推广,企业跟进产品促销;不断丰富市场营销方式,由原来单纯的参展推介等演变成组合运用各种方式,提升营销效果。

坚持完善旅游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素质。在抓跨越发展的同时狠抓服务保障,加快旅游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突出市场监管、安全保障、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四大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市场监管体系由质量监督向品质保障转变,旅游安全应急体系、保险体系、预警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作用日益明显,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机制持续优化。

五缘湾湿地公园。

   

沙滩上游人如织。

30年奠定高远未来

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厦门市“十二五”规划》和《厦门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编制公布,我市旅游业作为其中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环节,将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承前启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总体定位,努力实现一大目标,全力打响三大品牌,力争实现五大战略任务。
  打造海峡西岸旅游龙头城市。立足闽西南大都市圈建设,着眼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大局,建立更为紧密的区域旅游协作关系,努力实现海峡西岸旅游的协作联动、资源互补和客源互流,构筑辐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厦门旅游龙头城市。同时,坚持以旅游产品引领海西旅游业的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休闲度假基地、游艇产业基地、涉台特色项目等“八个一批”龙头旅游项目,更好地满足海峡西岸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2011海峡两岸(厦门同安)温泉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创建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围绕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资源整合和制度创新,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打造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同时,依托厦门在对台旅游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前沿平台作用,加快厦台旅游产业的深度对接,共同打造“海峡旅游”知名品牌,把厦门建成特色鲜明的海峡旅游中心城市。
  推进旅游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加快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对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涉台旅游等项目的招商和开发,形成新的旅游产业聚集区,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优化旅游产业岛内外一体化布局,岛内着重旅游精品建设,岛外重点策划生成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把厦门打造成为产品特色鲜明、功能配套互补、要素流动通畅、各区共赢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培育壮大旅游企业,推动建发旅游集团、厦门旅游集团等国有大中型旅游企业做强做大,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和扶持中小旅游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增强旅游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竞争活力。
  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体制改革,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旅游活动项目、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使旅游经济各项指标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使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力进一步增强,牢固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
  做到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以现代化、国际化和标准化为方向,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旅游服务智能体系建设,加快旅游服务品质的提升,实现旅游业的品质人性化、服务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使我市旅游业成为海内外游客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文/记者 孙俪萍 通讯员 李洁 图/记者 陈立新

责任编辑:王坤明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