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区建设30年 旅游业占GDP比重超过9%
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大旅游。厦门探索走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主体、企业运作”的发展道路。各时期政府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实现途径,经由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和市假日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落实,努力形成“全市一盘棋、同促大旅游”的协调发展格局。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推进十个高星级酒店、十个新景区景点、十条旅游特色商业街和十个展览场馆等“四个十”工程。同时,加快推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重宏观轻微观、重经济手段轻行政手段,落实政企分离,做大做强旅游市场主体,坚持重大项目市场化运作,培育出厦门旅游集团、建发旅游集团、夏商旅游集团、海沧旅游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厦门航空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厦门佰翔酒店集团等若干龙头旅游企业,以及厦门建发国旅、厦门旅游集团国旅和厦门春辉国旅三家全国百强旅行社。 坚持围绕特区建设大局,综合发挥产业功能。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服从和服务于特区建设的政经大局和民生大局,围绕不同时期特区发展的重点工作,华侨返乡创业、开放港澳台胞探亲、开放境外旅游、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旅游业的功能不断拓展,从接待事业到创汇大户再到综合发挥社会功能。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和升级,旅游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 坚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旅游发展强大动力。厦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要求旅游业不断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同时也为这种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特区30年的建设发展,我市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行业自发经营到政府主导发展,从行业管理到产业推动,旅游企业从以国有体制为主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旅游协会从附属地位到自主发挥行业管理职能。正是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保证了我市旅游产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深挖海洋旅游资源 构建滨海休闲旅游带 坚持突出海洋对台特色,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厦门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和因台而设的经济特区,海上花园品位独特,对台区位优势明显。30年来我市旅游业围绕发挥海洋与对台特色,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打响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海峡旅游三大品牌,一方面做足做好海洋文章,深入挖掘海洋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滨海休闲旅游、“三船”高端旅游,努力构建“蓝色”滨海休闲旅游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开通厦金直航、赴台游等有利条件,积极争取赴台游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完善厦台旅游交通网络,稳步推进厦台旅游产业合作,全力打造海峡旅游品牌。 坚持市场导向宣传促销,树立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旅游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宣传推广产品。在市场开发工作中注重协调配合,尤其在海外市场营销中,优化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广厦门旅游整体形象和产品;采取政府和企业紧密结合,由政府进行形象推广,企业跟进产品促销;不断丰富市场营销方式,由原来单纯的参展推介等演变成组合运用各种方式,提升营销效果。 坚持完善旅游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素质。在抓跨越发展的同时狠抓服务保障,加快旅游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突出市场监管、安全保障、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四大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市场监管体系由质量监督向品质保障转变,旅游安全应急体系、保险体系、预警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作用日益明显,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机制持续优化。 |
- 2011-11-10厦门旅游企业评选“忠诚员工” 139人获奖
- 2011-10-05厦门旅游纪念品缺点本地味 游客伴手礼呼唤产业化
- 2011-10-05厦门旅游纪念品缺点本地味 游客伴手礼呼唤产业化
- 2011-03-18厦门旅游市场遭遇"震荡"东南亚、韩国游线路受影响
- 2011-11-17厦门特区30周年:特区扩张岛内外不再有界线
- 2011-11-16厦门特区30周年:深海70米数千工人"总动员"
- 2011-11-20厦门特区30周年:两岸直航,让回家变得简单
- 2011-11-22厦门特区30周年:厦门会展业让全球客商不见不散
- 2011-11-27厦门特区30周年:从“厦门制造”到“厦门创造”
- 2011-11-29厦门特区30周年:名人辈出 让厦门更具魅力